东北十天……
为啥对东北感兴趣?
最早是在广州看了一个溥仪的展,当然这个展对我最大的冲击是末代皇帝的一生,虽然之前已经看过《末代皇帝》,但当时感想并不多。
之后就到了今年三四月,在书店看到了班宇、郑执、双雪涛的书,在这之前其实看了一本郑执的《生吞》,是在长途火车上随意翻微信读书看的,一口气看完感觉有点意思。看的时候有点混乱,但依稀有这几点感受:
1、东北的下岗潮;
2、东北的女性地位;
3、东北有种苍凉、魔幻的感觉。
再后来,在博客上找关于东北的对话,大概有这么几期
梁文道《八分》:贾行家x梁文道:东北文艺复兴了吗?
嘻谈录:东北啊东北,我的故乡(上下)。
梁文道那期可以多听几遍(前提是别管梁文道这人你认不认同,对东北感兴趣还是可以听听的)。
在这期间,还草草的看了下马大帅,就看了几集,马大帅找到逃婚的女儿前,一路发生的荒诞的事情:钱包被偷;路边看一个拉二胡的不咋地自己上手然后被带到警察局还罚了款,不过收获了个二胡……
也看了《悬崖之上》,还想看《悬崖》,不过电视剧现在我还不想开坑,毕竟几十集就算看电视剧也好累。
还看了梁晓声的《年轮》,我是真的蛮喜欢这本书的,一口气看完,看完感受就是:虽然要活在当下,但人生真的是要往后看,特是在时代有剧烈变革时,往后活往后看才行。也看了《年轮》电视剧,也是现在没太多精力看电视就感受了几集,其中发现了孙悦在其中演了年轻的妈妈,就是唱《祝你平安》的那个孙悦。
再后来,就是一些概念和背景上的了解,比如共和国之子,比如重工业,比如下岗潮。说真的,对于南方长大的我们,特别对那段历史年代也不了解,看这些就像是看另一个世界的模样,让我陌生但又非常感兴趣。
最近在东北也有一两周了,感觉自己好像听了《杀死那个石家庄人》,b站有个《杀死那个东北人》的剪辑,爆好哭,其中包括《钢的琴》、《铁西区》(纪录片)、《天长地久》、《暴雪将至》等剪辑。超推荐!
《钢的琴》和《铁西区》(部分)也是我在长春时因为天太热啥也不想干在宾馆看的。还有《白日焰火》、《黄金大劫案》,我最爱还是《钢的琴》,但我突然get到旅行一种新的方式,不去景点或者不去赶场,到哪里看哪里相关的电影小说纪录片,那个感觉真的有种沉浸式的感觉。
然后就简单说我这一两周的感受。
我先到的天津,天津不算东北,但我在天津青旅遇到一个从吉林来这儿打工的阿姨。她在便利蜂上班,不是收钱那种,是整天拿着子让别人下载app领优惠券的那种。她知道我要去东北看看,她说东北啥也没有啊,你去干啥?我说东北很厉害的以前,也提到了共和国之子和下岗潮,她说是啊,以前她们都在工厂上班,后来都没了都得出来找事做。她都有孙子了,现在是刚到天津一个月不到吧,住在青旅包月,青旅是她之前一个找工作的老乡推荐的。跟她住的两天聊了很多,我很喜欢东北阿姨啊,也不是她多有知识多了解东北,就她自己说自己的事儿我就觉得阿姨很厉害。
然后从天津到沈阳,火车6小时,一开始我对面两天津阿姨聊天,也讲到很多她们以前在工厂上班的事儿,然后和一个00后的东北伙子聊天,他之前在天津当快递员,现在要回锦州老家当兵去了。他说他很迷茫。
最后两小时,是两个东北大一学生,他们从学校回老家灯塔。有个小伙子对自己家甚至对东北历史非常了解,有个坐车难受的东北老太太来我们这儿透透气,我就听这两人唠嗑儿,后来我也加入了,知道了很多有意思的细节和他们很本地才有的感受。比如路过营口、海城、鞍山等等,这小伙子都很清楚。比如说海城,他说我其实可以去那里看看,海城这些年是一个非常富裕发展很好的东北城市;又路过不知是鞍山还是啥,晚上了,那个车站有建造一个还挺浪漫的发着白光的一个地标,是因为油田还是啥我忘了,总之就是这样一站一站说过来的。
我最终要在沈阳下,在这之前,那个00后锦州小伙子就建议我在沈阳要注意安全,可能会乱一点。他给我看了前段时间街上一些小混混打架甚至捅刀子的视频,我看完真的挺震惊的,因为仿佛是在看电影,而且我会以为是几十年前的电影。他跟我说这些小孩都是没人管,一到晚上会出现在酒吧那附近,至于为啥打架捅刀子,其实就是走路不小心撞到,其实就是没事找事,我问警察不管吗,这种事儿要是我们那肯定是非常大的事儿了。他说他也不太清楚,听说后来是悬赏抓人也不知道后续。
到沈阳的某一天,我在街上溜达,也听几个大人聊这事儿,说是加了悬赏金抓吧还是啥的。
不过我在沈阳也就是游客,还是安全的。主要去了工业博物馆,讲真我也希望我能有很多的感慨,但我其实在这之前对重工业一无所知更别提有感情,整个看下来其实还是觉得另一个世界。一个很直观的感受是,在工厂这样的地方工作,就好像被卷进了一个大机器,有些室息。因为很多参观的人也在讨论说,天呐,在这里工作,然后还有轰隆隆声响,又感觉不见天日还有这么大的机器,有点受不住。但那时因为工厂有生活保障甚至社会地位,对工人阶级来说,工厂和机器、螺丝和螺母是他们最亲近也最信任的了吧。
不过就像万青歌词中”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他们做错什么了吗,不是因为他们没价值了所以工厂崩塌,而是因为不需要工厂了所以他们没价值了。
在几位东北文艺复兴作家的书里也会有一些下岗潮和之前在工厂上班的描写,也可以去看看。还有一个穷鬼乐园,是我离开沈阳看一席郑执那一场看到的,那场非常好看,作家讲故事的功力真的一流。不过我在想,我作为一个游客,还是个年轻女孩,我真去了那个穷鬼乐园啤酒屋,是不是就很像一个游客打卡的样子,不过如果有下次,我一定会想去的。我喜欢听当地人唠嗑,然后自己在一旁感受。
至于沈阳故宫还有什么景点,我不是一个合格的游客,那几天太热了我实在没去。第一次来东北我想先感受感受,并不觉得说一定要通通打卡。
在长春的几天,其实我挺喜欢人民大街。看了些科普说长春是以前日本按照新京的设想建造的,就是伪满洲国(记忆或许有差,之后再核实下),它的城市建设对我还是挺友好的,路非常开阔很容易骑车,沈阳就很难了。人民大街是东北最长的城市道路,一路都是公园,一些历史建筑、学校、商场、政府机构都在旁。好像说也是因为城市规划,所以长春的楼都造的不是很高,不像很多城市让人感觉压抑。
我最常去的是胜利公园,每晚都让我对长春更喜欢。我喜欢看他们在这跳舞、看他们打羽毛球,听他们唠嗑。
还去了次长春南湖公园,是我的大学同学带去的,她说还是发现长春适合她,想起以前在杭州四年大学,她其实真的挺不适应的,南北人性格差异真的挺大,不是说好坏,而是确实不大适合交流。
过了几天我就去了哈尔滨,今天算是在哈尔滨的第一周了。
我太爱九站公园和斯大林公园了。几乎每天先去买烧饼然后去九站公园待一个上午,中午吃饭回青旅睡觉,下午出去骑车或步行到斯大林公园或者其他地方。
斯大林公园让我知道了哈尔滨为啥是亚洲唯一的音乐之都了,本来我觉得哈尔滨不是很对我胃口,因为客观来说,城市有些脏,让我很忧愁。但一到晚上只要我去斯大林公园或者就是江边吧,不夸张,我觉得有一二十个野生乐队。我大概拍了几十个小视频,大概连续去了快一周,我都形成了每天去公园蹦会儿野迪筋疲力尽再回家睡觉的习惯。
哈尔滨人我觉得比起看热闹也不输天津人,园里都是一堆一堆一圈一圈的人,而且都不自觉跟着音乐唱歌扭动,真的不比 live house和音乐节差,免费而且可以随意选择舞台,我太爱了。
有时累了就坐在江边,有个马迭尔码头,几乎每天都会弹钢琴。最近的江风凉凉的,吸一口江风,听着钢琴声,看着相对来说没那么精致的东北大哥大姐大妈大爷们,心里就会蹦出“浪漫”这个词。
白天的九站公园,大约十点就有很多大爷在游泳了。然后赤裸上身睡着躺着,还有三三两两开始喝酒吃花生了。
在进入东北地界儿的每一天,虽然我都因为城市有些脏有点烦,但因为遇到的东北人都给了我好心情。比如我吃饭,几乎都跟我说“够了够了别点了,你一个人吃不完。问路也是对我非常热情,买买东西有时还聊上了。就算我一言不发,经常在公园就做个闲人散步,听着他们讲话都开心。
有一期博客说,东北人没什么乐观悲观,没有观,就是活在当下。以前没概念,现在身处其中,感觉每个细节每个声音都印证了活在当下。我喜欢他们很直的性格和语气,有些粗糙的生活,但好像那才是生活。
我的点也挺好笑,路过一家买菜的,里面广播说菜的价格,我听到“嘎嘎亮的大茄子x块x”,觉得好开心,还特意录了下来。
在去德云社的路上,虽然没看成德云社,但是看了一场广场表演,大概是乡村爱情里面那种大型乡村舞蹈。我从来没看过乡村爱情讲真以前一看到就觉得好土,但我那天看了一个小时直到他们跳累了回家去了。
我是一个非常向内不太放得开的人,但现在我在哈尔滨大概是只要听到音乐,我就也开始扭动了,而且想咋扭咋扭,所以我每天都盼望着去公园哈哈。
朋友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