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快把自己玩坏了,咱还玩吗?
2015年8月31日,北京
亲爱的自由人:
事情好像已经不能更“坏”了。
无数读者写信来问我,股市怎么了?经济怎么了?国家怎么了?是不是金融危机来了?甚至,在看了上期文章后,还有读者来信质疑我的观点前后矛盾,认为我一贯的看好中国的立场改变了。
看来我今天必须澄清一下。
我想说的是,人的观点不同是因为立场不同。
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国内主流媒体一致“认为”其他国家也许会有金融危机,但中国不会;而上期文章中Jim Rickards又持另一种完全相反的观点?
甚至我看到一家证券公司在主流媒体网站上阐述了自己对金融危机的预期之后,末尾还要补上一句:“中国最可能的情况是有风险、无危机。”
在我看来,风险和危机是并存的因果关系。把握不好当下的“风险”,就避免不了未来的“危机”。中国长期来看确实还会继续发展,甚至“中国梦”也真的会实现,但前提是我们能解决好眼下的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
所以你看,我的观点并没有改变。只是作为《财务自由人》的主编,我有义务让你听到来自不同人站在不同立场发出的不同声音。否则我们跟主流媒体有什么区别?而你也有权利跳出这个“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框框,了解在别人眼中我们的处境是什么样的。
在个人财富积累和管理上,我也许能与你分享一些方法和理念。但在经济和国家等如此大的话题上,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所以我并不希望说服你认同某一个观点,而是希望激发大家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的同时,能通过不同的立场转换去更透彻、更没有偏见地去了解这个世界的众说纷纭。当你试着站在更高的地方看一切问题时,你离“自由”也更近了。
一些读者在来信中就文中的观点与我讨论自己的看法,这是我非常高兴看到的,期待与你们继续交流。
就像我前面说的,把握不好当下的“风险”,就避免不了未来的“危机”。虽说我们应该乐观、应该积极面对一切挑战,但前提是我们要知道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否则就是盲目乐观。
那么,当下等待我们的问题和挑战都有什么?
中国的股市,最大的问题是,这是一个“菜鸟市场”——大多数市场参与者都是崭新的新手散户。
上海证券交易所是1990年才开门营业的,今天也不过才25岁。根据路透社的数据,A股每天的日交易量中,85%都来自散户,而超过一半的散户都是完完全全的新手。
这样年轻的市场就好像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多变。所以现在A股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情绪化。你仿佛能够感觉到现在的市场波动就好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上午还玩的开心,下午被妈妈批评后就痛哭流涕,晚上爸爸给了颗糖又笑了。
这样年轻的市场也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因为谁都没见过股灾是什么样,谁都没见过真正的金融危机是什么样,谁都不知道泡沫的形成和破灭的过程是什么样,年轻一辈没有尝过经济萧条时吃不饱饭的痛苦。这种无所畏惧,造就了A股市场投机性极强的特点。
股票市场本应该是上市公司股份进行交易的场所。而投资者买的是企业的所有权,不是等价格上涨后卖给别人从中赚取差价。所以在一个投机性极强的市场里,人们每天更多地关注股票的价格,而不是股票背后的上市公司的运营情况。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当股灾忽然从天而降时,所有人都失去了理智开始了疯狂地抛售。而现在的市场,是人们恐慌到极点后的结果。
反观像美国这样的较为成熟的股票市场,纽约证券交易所每天90%的交易量来自于专业投资者和机构,剩下的才是普通的散户。所以美国股票市场在发生突发事件之后,投资者依然能保持一定的理智,并且能够较快地消化掉并不重要的干扰信息。如果一段恐慌过去后基本面并没有太大变化,市场价格也会迅速地回归到应有的水平。
然而,说到美国股市,虽然很多地方跟A股不同,但我们有必要看看美国股市以前发生过的灾难性事件,并引以为戒。就像我说的,我们必须要做最坏的打算,才不会盲目乐观。
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笑了半天。这是我们的祖师爷比尔·邦纳对格林斯潘的“爱称”。#艾伦·格林斯潘是第十三任美联储主席(从1987-2006),任期跨越6届美国总统。也正是他开启了美元的印钞机,使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救助股市的方法也由他而起。#
故事是这样的……从1982年起,美国股市进入了长达五年的健康稳定发展阶段,没有大起大落,市场缓慢稳健上涨。直到1987年,利率和通胀率都下降了,引起股市大涨。
也许是经济增速放缓、投资减少、消费减少等原因造成了资金涌入股市,造成股市泡沫,一段时间后泡沫破裂,股市回归正常水平……这都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
但并不意外的是,人们能接受股市产生泡沫,却无法接受泡沫会破灭的事实。
1987年10月美国股市暴跌了32.2%。美联储坐不住了。用祖师爷的话说:
格林斯潘用降息0.5%挽救了1987年10月19日那天的暴跌。但从此,美联储也就变成了华尔街的囊中物,而华尔街则变成了某些人的囊中物。
从那之后,利用降息刺激市场就成了美联储的“尚方宝剑”,有点啥事就拿出来“斩妖除魔”。比如1990-91年的经济衰退、“巨星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倒闭前的救助、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2008年的次贷危机……这把“尚方宝剑”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都知道降息会增加货币供应量,也就是钱多了。而增加的这些“容易钱”从银行流出来,银行当然从中赚了一笔,又从银行流向资本市场,资本市场里的富人又赚了一笔。但为整体经济和全国人民带来多大好处不得而知。#美国2016年总统大选候选人之一唐纳德·特朗普,就是这些富人中的一员,身家100亿美元。#
尤其是2000年互联网行业危机时,科技公司密集的纳斯达克指数损失了78%的市值。格林斯潘再一次邪笑着拿出他的“尚方宝剑”,一声令下“降息!”股市很快又好起来了。但从那之后,整个市场好像都靠着吸一种名叫“降息”的大麻活着。到2002年的时候,美国的利息率降到了仅剩1%。
比尔说,“这时候的美国,消费上涨了,因为人们都在花他们根本没有的钱,买一些他们根本用不到的东西。”
紧接着,随着利率一直持续低水平,美国的房地产开始活跃。贷款越来越便宜,银行放贷也越来越宽松,各种各样的房贷资产打包出售,商场和住宅建筑工程铺天盖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对,这正是2008年吞噬全球的次贷金融海啸的前奏。
接下来的事你也知道了,房地产泡沫破灭,次贷危机席卷全球。随之而来的当然是又一轮的货币大放水。如果说之前的降息等货币宽松政策如潺潺小溪流入美国市场,那这时的货币就犹如滔滔江水充斥在全世界的每个角落……利率降到了冰点,并一直维持到今天。
从次贷危机后的第一次货币宽松政策到今年的最高点,美国股市上涨了220%。同时发生的是进一步腐蚀的实体经济。美国长岛上的豪宅里住着的人,从实体行业大亨,变成了华尔街的基金经理。就连通用汽车这样的公司都改变了商业模式来利用银行漏洞占便宜。
按照这种速度,美国再一次陷入危机的时候也不远了。到底什么时候没有人知道。但最近这一次的股市大跌却敲响了警钟。或许危机不会从此一触即发,电视里的“砖家”和华尔街的“专业人士”们还在安抚着人们:“这没什么大事儿,我们之前也遇到过这样的下跌,也都平稳度过了,这一次我们也会度过……”
然而,真的到了那一天,美国股市再次崩溃,该怎么办?
是的,你会看到现任美联储主席耶伦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手里依然拿着那把“祖上”传下来的“尚方宝剑”……但这一次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了,因为利率已经是0了,还怎么继续降?降到0以下吗?或者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再来个QE4?甚至美联储亲自买入美国股票?
上帝看着人们,哭笑不得。
如果说降息、降准、货币宽松政策等手段是经济体的“大麻”,那么现在的美国可能已经离不开它了。如果要强行“戒掉”,恐怕美国整个国家都要面临灭顶之灾。目前为止,美国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而中国则刚刚开始尝到这种“大麻”的甜头和刺激。
在今天,股市在美国这种成熟的经济体中也已经演变成了某种供某些人牟利的工具。美国人没有资格指责别人“干预”市场的行为。但回头看看我们自己,这一轮股市的大涨和大跌,让多少财富就此易主,成就了谁消灭了谁,又有多少像发生在美国的悲剧发生着。作为一个“年轻”的股市,难道不该引以为戒,让自己绝不要步其后尘吗?更何况,美元的超发,由全世界买单,而我们只有自己。
最后用比尔的一段话结尾:
这当然并不是没有可能。只不过,中国的投资者现在开始意识到,就算你在一步步往上走,过程中也有崴到脚、擦破膝盖的可能。
在我看来,我们需要在崴到脚、擦破膝盖之后,及时治疗和调整步伐,并学会避免以后的擦伤。而不是给自己灌点兴奋剂,让自己走得更快些……
请来信告诉我你的看法,我期待与你交流。
向自由更进一步,
王凤鸣
《财务自由人》
附言: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问、困惑、不满、建议等,请不要迟疑,马上发邮件告诉我。或者您在我们的帮助下获得了投资收益、积攒了投资知识和理念,也请发邮件告诉我,我会真心为您感到高兴,这是我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