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海的尽头,发现真正的日本桃源…… – 交易者社区

在山海的尽头,发现真正的日本桃源……

别太用力,就回归生活原本的样子。

信息膨胀的今天,北冰洋通网了,南极不再是净土,这地球上还能找寻到一块真正的世外桃源吗?

在遥远的,遥远的山阴地区,那里有《古事记》中大国主命救因幡白兔的传说,有小泉八云笔下雪女与巳之吉凄美的故事,还有无穷的宝藏。

小火车沿着缀满了神话传说的隐岐国海岸线,一路走到头。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站——大田市下车,换上汽车,又在山路中盘旋半个小时,当车窗两侧空旷的蓝天渐渐被葱郁的群山取代,大森町也就近在眼前了。

更多人听过的,是另一名字——石见银山。这个在战国时代,因为丰富的银矿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山谷,曾经贡献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银。

德川家康坐稳天下之后,怎么可能坐视石见银山这样的资源不理呢。“代官”一职,专为石见银山的这片宝藏设立。旷工和官役,是最先抵达的。远方的货郎留下来,厨娘杂役住下了,渐渐的,这冷冰冰乌突突的山谷也就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武士与农工商原本有着不可逾越的阶级鸿沟,各自画地为牢,分区居住。在条件严苛,环境原始的石见银山,却成了互相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随着银矿的枯竭,还有环保意识的增强,在清水谷制炼所关门大吉之后,

石见银山渐趋沉寂。一直到,200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石见银山才再次回到人们的视线中。

其实,在此之前,已经有人在行动。

松场登美,1949年出生于三重县。1981年左右,她跟丈夫松场大吉回到他出生的地方——大森町探亲,一下子就爱上这个地方。那个时候,石见银山还不是世界文化遗产。

如果,仅仅把这里当做归入历史沉积层的文物,着实有些可惜。夫妇两个停了下来。1994年,一家取名为“群言堂”的小店在大森町一间颇有年头的老旧木屋开业了。主营服装、饰品等,让旧物焕发新生,把暗淡的历史延续至生动的未来。

布,是手工织,手工染的。模特,也是身边的同事、朋友。虽说是普通人,却似乎因为参与了制作,而更能理解这些服饰本身的理念,浑然天成般的传递出独特的味道。

四年之后,松场登美夫妇成立了“石见银山生活文化研究所”,把生活在大森的人组织起来,创造一个以“人·境·物”相协相通、共生共荣的生活方式为理念,由心灵生发出的“衣、食、住、美”渐渐的,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外乡人、外国人,停驻脚步,在这里感受日本乡居的简单幸福。

乡野山物烘焙的花茶,甘醇馥郁,一口轻啜,两口慢品,三口舍不得吞下。朴拙古雅的陶器,看似随心所欲,却又如琢如磨。应和时节的民俗饰物,稚气天真,细腻醇和。

“石见银山生活文化研究所”还拥有了自己的“官媒”——《三浦编辑室》,讲的不是什么石破天惊的大事件,而是生活在石见银山的普通人的故事,恬淡,温情。

只有四百人生活的小山谷,有一百人在松场登美创办的“石见银山生活文化研究所”工作。将职业、生活、娱乐、理想、审美融为一体,把兴趣做成了工作,是多少人求而不得的梦想啊。

若醉倒在这田园乡情中,也无妨,走上几十步,“他乡阿部家”和“只今加藤家”,都是包早晚餐的乡居佳处。

阿部家,是以前负责管理石见银山的官员的旧宅子。松场登美自己在这里生活过,又花了十年功夫,以旧修旧的,将这座年纪超过230岁的老屋整理成记忆中的故居。

阿部家有三间客房,每天最多接受三组旅客。灯火初上。煦暖的柴炉,兀自燃烧着,铁壶咕嘟咕嘟,氤氲着水汽。客人与主人围坐在木质长桌前,晚餐的主角是三角饭团。土灶铁釜煮出来的白米饭,带着柴火特有的焦香。细口慢咽,用舌尖齿龈,感觉大自然的甜香。

加藤家是整屋开放的。一次,最多接纳一组7位客人。大玻璃窗嵌满推拉门,看日光或月影在木地板上起舞,纯净的幸福,简单的快乐,触手可及。归园田居,别太用力,就那样回归生活原本的样子。

大森町不大,走不远,就能看到一块延续了千百年的告示板,上面墨迹清晰的书写着“大森町居民宪章”。居民们共同约定,为了守护居民与石见银山的缘分,以及这片土地的未来,为了守护当地的历史与遗迹,为了给大家打造一个安心的居住环境,为了让静谧与人气,两全其美,而努力着。

大田市,这个穿越长长的隧道才能抵达的山间海边小城,成为2020年日本人最热衷移居的乡舍生活目的地。而大森町,这个几乎要换乘所有类型的交通工具才能到达的小山谷,因为这样一群人而成为都市里不断吟唱着的牧歌。

朋友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