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者社区|焦虑内卷什么意思(一边反内卷一边焦虑总忍不住和别人比较)……
并没有立志要“过得比别人都好”,但在很多时刻里,感觉自己似乎被“比较”的阴云裹挟:
·朋友圈里朋友们去看的沙漠、星空、森林,节日里收到的别出心裁的惊喜;
·聚会时话题里避不开的工资、情感状况和工作状态;
·发现一个宝藏公众号,点开时却发现已有两位数的朋友关注,感觉自己错过了很多身边人早就知道的观点;
·最近的生活工作连轴转,但叫苦时都有声音说“比你苦的人多着呢”;
就算一直以来致力于摆脱“世俗标准”,但似乎要显得“有趣”也成为了新的竞争。
电影《你好布拉德》
“比较”在生活中编织出细细密密的网,不堪其扰的我们如何保持自己呢?
1
千丝万缕的比较背后
是自我定位的问题
本来已经下定决心想要拼一把追求自己的理想工作,但身边同学考上公务员后的稳定工作还是让自己有些动摇,与此同时还会因为自己的动摇不能决定而陷入进一步的自责之中……
1954年,Festinger第一次提出社会比较理论,也被称为“经典的社会比较理论”。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类体内存在一种驱动力,推动我们评价“自己的观点和能力”。
我作为一个社会人,通过比较来确定自己的处境和地位,看到所有的相同和不同,再建立“自己”这个概念,这是我们忍不住比较的本质驱力。
而在“社会比较”这个概念的基础上,目前的研究一般将它进一步分类为:平行比较、上行比较和下行比较。
平行比较是更多发生,也更多困扰我们的类型。在Festinger的相似性假说中,认为个体想了解自己的观点和能力,现实生活中往往没有直接、客观的手段,这时个体就会倾向于与他人、而且是与自己能力和观点相似的他人进行比较,因为相似的他人可以提供更多真实、有效的信息。
这很好理解——或许我和爱因斯坦没什么可比性,但是从小伴随耳边的“别人家的孩子”却会让我感到有点不适。
在和自己的老板或是偶像比较时,我们会畅想自己经过努力之后也会成为这样的人;但与自己境遇相似或是关系亲近的人比较后,则会更容易让我们感受到落差或满足感。
关于社会比较过程的大量研究已表明:人与人之间的比较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个人与他人的比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自我概念、情绪状态和对未来的期望。
日剧《我们由奇迹构成》
和朋友出去玩,自己总是那个最先开始笑还笑个不停的人,所以我们会说,“我是个笑点低的人”;
原本因为落选了某个比赛或评比而感觉非常沮丧,但平时比自己在这方面能力强很多的人也落选了,就会觉得心情好像也没有那么沉重;
在上一家公司总觉得自己的行业前途无望,跳槽后更合理的制度、更优秀的老板又让人对行业的印象焕然一新。
所以,“比较”很平常、很本能,但它的作用不容小觑,怎么看待自己,自己的情绪状态如何,对未来有点多少信心,都隐藏在每一个或大或小的比较里。
2
内耗:过度比较带来了什么?
Festinger认为,个体在与他人进行能力比较时,有一种要求“自己做得更好”的向上驱力,这种单向向上的驱力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但个体要求自己做得更好的同时,存在一种“非社会抑制”(non-social restraints),即个体虽然可以完全改变自己的观点,但却无法完全改变自己的能力。
用寻常的话来说,也就是能力跟不上野心。在这种落差下,无力感和无意义感也会汹涌而来。
开始时,很多人会为自己所向往的职业特质所吸引,要成为一名好老师、负责的工程师、独特的艺术家,可走着走着,却发现自己在竞争中迷路了,“把别人比下去才是优秀的”似乎成为工作的主旋律。
或是在各个平台看同龄人的励志视频,别出心裁的展示不断涌现、精致或励志的标准不断刷新,自己似乎永远达不到那样的生活。
比较还在进行,但动力却在一点一点消失。想达到的希望与达不到的焦虑、对自己的负面评价组成恶性循环,内耗就在此时发生,并逐渐形成习惯。
或者,在层出不穷的“优秀”竞争中,我们逐渐意识到所谓的“社会标准”没有意义,但自己又好像找不出一件充满热情想做的事。
过度竞争、无效内卷让自己感受到生理厌恶,上下求索却不见“一生的事业”浮现,比起进退两难,不如干脆躺平。这样的想法表面上是“理性分析”下的无奈选择,但它的背后藏匿着对自己的忽视。
“我好像一直在为自己着想,但我的眼睛却始终关注别人是什么样子的。”摆脱比较带来的困扰,要先从真正的看到自己开始。在习惯性的比较当中,隐藏其中的是自己的不确定感,也是我们在第一部分说到的“定位问题”。
能够从内生发出价值和意义的力量感,可以冲破比较的藩篱。
3
罗翔曾在一次直播中说:
在我们与别人比较的时候,就是在不知不觉中物化了他人,把他人当工具人。
而在我们把他人当成工具人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就成为了工具人。
当“发了几篇文章”、“这几年薪资涨了多少”这样的问题成为我们的困扰时,它们也通常会迷惑真正的问题所在。比起解不开的“高薪更好还是稳定更好?读书更好还是工作更好?结婚更好还是独身更好?”的夺命连环问,更多地设想自己未来生活的细节也许是我们更需要的。
“我在什么样的城市生活?我结婚了吗?在日常生活中会使用什么样的东西?我有很多新朋友,还是只和几个朋友保持着深厚的友谊?我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还是并不规律,但有很多新鲜的挑战?”
在这个不需要与任何人比较的设想里,生活会变得更加立体、更加清晰。
这些“时间性”或者说“个人内部”的比较,被称为“时间比较”。和社会比较一样决定着人们的自我评价、情绪和期望。把自己现在的品质和自己过去的品质进行比较。比如,我们是不是和过去一样快乐,我们的成绩或是工资有没有提高,我们的视野有没有更开阔等。
把时间变量加入,扁平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立体;能够真正看见自己,茫茫无限的世界里才有坐标。
拨开“比较”的迷雾,不再为“忍不住”比较而纠结痛苦;不再为下意识停不下来的“上行比较”牵着鼻子走;也不再为“高不成低不就”的中间状态而迷茫徘徊。
参考文献: 1.邢淑芬,俞国良.社会比较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心理科学进展,2005(01):78-84. 2.KnowYourself主创们.《长大了就会变好吗?》 作者简介:作者:陆漓,编辑:小王同学,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会学了没(ID:socialor),泛社会知识社区~理解社会,探索自我。
本文《焦虑内卷什么意思(一边反内卷一边焦虑总忍不住和别人比较)》由(✅finnciti.ngnvip.com)整理或原创,感谢您的阅读。
随机文章
搜索引擎设计
国内最好的购物网站-我国十大跨境进口零售电商平台
南平网(快速学习新语言只需“抄”)
dnf戮蛊的骨刃(dnf百分百出血)
小小课堂:SEO策略主要包括什么?SEO技巧
小小课堂:春哥seo:百度烽火算法2.0上线_站长尽快完成HTTPS改造
310 被发现了-阎川魔鬼游戏
357 阎-阎川魔鬼游戏
百度搜索“”即可找到本站,微信搜索“✅finnciti.ngnvip.com”关注公众号。( ✅finnciti.ngnvip.com )文章来源:ID:137185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