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者社区|心理咨询为什么一周一次(心理咨询为什么一段时间才有效)…… – 交易者社区

交易者社区|心理咨询为什么一周一次(心理咨询为什么一段时间才有效)……

心理咨询为什么一段时间才有效?心理咨询为什么通常是一周一次,持续一段时间才有效?

像短程、结构化疗法,一般12-20次,为什么不是一天一次?假如不考虑来访者是否有时间咨询,高频咨询,不到一个月改变,不是更好吗?

有的人可能会说,费用难以承受。

3个月做12次咨询,还是1个月做12次咨询,总花费一样。如果高频咨询,能够加快改变,符合现代的快节奏需求,相信来访者愿意接受。

以长程咨询为标志的精神分析,一周4-5次咨询,一般持续1年以上,未见提高咨询频率,加快改变,反而最费钱、费时间。

认知行为疗法喜欢追求高效,想来尝试过提高咨询频率,是否能加快改变的研究。讲究实证、高效的认知行为疗法,都未改变通常一周一次的咨询频率惯例,似乎不论从实践经验,还是研究角度,都有其可取之处。

有些来访者寻求心理咨询,希望咨询师是专家,指导自己解决当前困扰。就像病人对医生,病人听从医生治疗安排,怎么治疗是身为专家的医生负责。

心理咨询工作者确实掌握一些方法,这些方法有助解决问题。可心理咨询的特殊之处,有些像减肥,多运动能够减肥,“不是不知道,而是做不到”。

心理困扰常常缺的不是方法,也不是咨询师给方法、建议就有帮助——尽管有时来访者抱着这样的期望。

新手咨询师常常满足来访者的期望,提供方法,发现不管用。这时候,不论咨询师自己,还是来访者,可能都会认为咨询师“黔驴技穷”。

心理咨询专家如果咨询一开始就给方法,同样不管用。

不是方法没用。

来访者说希望咨询师提供方法、建议,可能他/她当时是这么觉得。可来访者想要的,一定代表着TA的内心真实需要吗?

人,很可能被自己欺骗。

“我希望”“我想要”,听起来是发自内心,可常常隐含着:我觉得我希望……;我以为我想要……;

……

一个人如果并不了解自己,如何确定“我觉得”“我以为”真是自己的需求?

你真的确定了解自己?

很多人说,我想要很多钱。真的想要很多钱吗?可能在于钱带来的别人的认可,自尊的满足等。

假如有个人内心想去青海,周围人都说东京好玩,于是自己也觉得东京好玩,想去东京,遗忘了内心想去青海的声音。

心理学理论中,有“真自体-假自体”“自性-人格面具”“机体智慧-价值条件化”等不同概念,描述我们心理表层的自我觉察,和深层内心真实自我的不同。

有的人可能会想到潜意识。用在这里,我觉得不合适。

潜意识侧重存在某些心理内容,像是藏在黑暗中,看不见,只需要寻找、发现。我的工作经验,以及翻译《系统的世界》一文带给我的启示:

很多时候,不是预先存在确定的某些心理内容,只需要寻找、发现。而是一开始只是模糊存在,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生成”,逐渐变得清晰,“显现”出来是什么。

来访者进入咨询时,可能自己的真实需求,只在内心模糊存在,自己无法感知,咨询师也不能靠“专家”身份获知。

咨询初期,来访者可能本就不存在清晰、明确的真实需求——即使潜意识中,也不存在。

如同艺术家创作,不能说潜意识已经知道要创作什么,只需要发现。而是,一开始不存在确定的创作意图,在创作过程不断“生成”,逐渐清晰——这是创作过程环境、心理、已有的部分创作等,互动生发。

我以前在咨询中,常用从水面之下,浮到水面上的比喻——暗含本已存在,只须“浮现”——形容变化、等待。

现在,会描述为:可能一开始只是模糊的存在,浮到水面的过程,不断与环境互动、生成,变得清晰,达到水面时,“显现”出它的样子。

心理咨询的“显现”过程,也正是与人心工作的复杂所在。这部分无法确定地预判哪些因素参与,如何影响,也就无法控制。

“显现”过程充满随机性、不确定性。

力图不断结构化操作,将心理咨询变得可控的循证治疗,面对心理咨询不可控的“显现”过程,也只能顺从。

心理咨询的当代疗法中,正念疗法、聚焦疗法、情绪聚焦疗法、图式疗法、完形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等,都会重视体验、感受,促进来访者体验自身感受,不思考,等待感受传达的信息“显现”。

著名神经科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在其著作《笛卡尔的错误》中,强调了情绪作为心理活动的基础;在《感受发生的一切》中,强调了感受在情绪基础上,整合身心信息,作为身体和心理的联结中枢。

不论是情绪,还是感受,都是汇聚身心信息,形成体验。

江河入海,会沿途发生各种变化,把这种变化整合到自身,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带着这些整合的变化,汇聚成海。

情感信息的汇聚,也是整合神经通路的各种即时信息,形成情感体验。

我在《“脑”的心理咨询和“心”的心理咨询》一文中,表达过心理困扰常在情感——情绪和感受。

面对情感工作,需要适应情感的汇聚属性——在过程中,自身身心系统与环境不断互动生成,从而显现。

这需要时间,需要等待。

需要多少时间?需要等待多久?

没人可以告知明确答案。

你的胃需要多久消化食物?能规定它30分钟消化完吗?

不能,你只能等待它消化。

心理咨询通常一周一次持续一段时间,无法提高频率,加快改变,我觉得很重要的原因是:受困的情感,需要时间和互动“显现”——显现出它困在哪,想要什么。

一周一次的咨询,好像投石问路,搅动来访者内心,促进变化的产生。下一次咨询看看,是否有什么变化,获得反馈,调整;再次咨询,再次获得反馈,再次调整;……

不断“显现”的咨询过程,朝着来访者期望的改善前进。

我在咨询工作中,常遇到来访者过了一段时间,反馈此前某次咨询,我说过的某句话,或者咨询中做过的某些练习,感到有帮助。

以前我会理解为:这种咨询效果的“滞后”,可能是自己经验尚欠缺,干预时机不对。现在有了新的看法。

除了干预时机不对,可能与时机无关,而是对于来访者,需要时间“显现”变化。

干预就像种子进入来访者内心,此后来访者自己的经历、思考等,是促成“干预”这颗种子,开花结果必不可少的“浇水”过程——当然,时间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心理咨询的“显现”部分,无法先验地计划产生,只能在“经”验生成。

谈论心理咨询的“显现”过程,不等于低效、无效、缺乏目标的咨询可以以此为借口。

恰恰相反,正因为要正视心理咨询面对人心工作的复杂性,尊重变化过程“不知”和难以主导的部分。在此基础上,不断精进自己,锻炼“经验性直觉”,提高对“显现”过程的利用。

同时,在研究和经验基础上,不断充实可以主导的部分,提高觉察咨询情境变化的敏感性。对随机变化,利用咨询框架——凸显心理咨询结构化部分的重要——有主次、有重点地聚焦工作,不致让“显现”过程的随机变化,打乱咨询节奏,让咨询变得低效。

就像冲浪,海浪时刻变化,冲浪的人需要感知海浪变化,即时、灵活调整,同时保持方向。

尊重变化,利用变化。

文:许标 (中科院心理所健康心理学硕士,全职心理咨询师,5000+小时心理咨询经验,2000+小时专业受训经验。)

本文《心理咨询为什么一周一次(心理咨询为什么一段时间才有效)》由(✅finnciti.ngnvip.com)整理或原创,感谢您的阅读。

随机文章

三藏算命(报复渣男真那么爽吗)

儋州网(Shopee总下载量在谷歌购物APP中位居第一)

猜想远嫁的姑娘到底是什么感受

小小课堂:【南京seo顾问】熊掌号如何群发消息

小小课堂:企业网站排名优化似乎更看重首页关键词排名

小小课堂:青云计划获奖者-也许下一个就是你

关键词密度

百度劲风算法打击低质聚合页面-衡水SEO培训

百度搜索“”即可找到本站,微信搜索“✅finnciti.ngnvip.com”关注公众号。( ✅finnciti.ngnvip.com )文章来源:ID:112175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