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者社区|猫扑hi(抑郁和躁狂型人格)…… – 交易者社区

交易者社区|猫扑hi(抑郁和躁狂型人格)……

猫扑hi: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一章,抑郁和躁狂型人格。

猫扑hi

本章主要介绍受抑郁动力驱使的人格类型,包括以否认防御为特征的躁狂、轻躁狂和躁郁的群体。后者对待生活的态度与抑郁患者的潜意识动机正好相反;但是,他们的人格结构特征、期望、希冀ji、恐惧、冲突和潜意识观点都和抑郁患者基本一样。很多人都曾体会过躁狂和抑郁情绪交替的感受;当这种情况达到精神病性程度时,包括幻觉妄想和自杀倾向,我们习惯于称之为“躁郁症”。但也有许多人的躁狂状态-心境恶劣循环并非严重到精神病态和较少伴有自杀冲动,我们多半将其视为双相障碍。

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抑郁相、躁狂相及循环出现两者的躁郁双相。科恩伯格Kernberg认为轻躁狂型人格者由于常常使用否认这种原始性防御,因此被归为边缘状态。

抑郁型人格

我们很多人都曾不幸遭受创伤而形成难以愈合的悲痛,表现为明显地缺乏动力、失去快感(即无法享受乐趣),或是植物神经紊乱(进食困难、睡眠障碍或自我调节失常),这些都是抑郁障碍的表现。

弗洛伊德是首位将抑郁状态与正常的哀伤反应进行比较的学者:

在哀伤情境中,人们会体验到外部刺激作用(如,丧失重要他人)的逐渐减弱;

但在抑郁状态下,人们会认为自我正在消融或毁灭。哀伤,犹如潮来潮往,个体在痛苦间隙仍然表现如常。但抑郁则像漫长冬日,贫瘠、毫无生气。哀伤可能会随着情绪缓解而逐渐平复,但抑郁却始终萦绕于心、绵延不绝。

从这一点看,抑郁与哀伤是互相对立的;哀伤使人在丧亲或重创之后情绪跌入谷底,但不至于陷入沉沦。而抑郁性的认知、情感、意象与感觉会以隐蔽、有序、缓慢而持久的形式浸润于个体。

巴林特Blatt对抑郁的两极性进行探讨之后, 将抑郁划分为“自我界定”和“人际中的自我”两种极性倾向。人们都有自我肯定和通过与人建立关系而体验自我的习性。精神健康的标准之一便是能够在两者之间灵活切换。抑郁人格者如自恋人格者一样,通常顾此失彼地要么偏向浮夸(自我界定)、要么偏向耗竭(人际中的自我)。

抑郁者的驱力、情感及气质

通过对家族调查、双生子和领养儿的研究,我们确认抑郁特质可以经由遗传获得,但人们至今仍未能准确评估抑郁的遗传度,也无法测定抑郁症的亲子间以何种行为方式进行代际传递。研究结果提示:幼子在丧失母爱或遭受排斥后的反应模式,与抑郁状态十分相似。创伤事件和伴随的情感、认知和躯体体验,将作为认知原型固定于个体的早年记忆之中,对大脑功能产生永久的影响。这种影响还可能会在个体下一代的身上重现,经过大脑复杂结构的处理,看似简单的遗传因素,将演变成复杂的人类行为。

早年的丧亲体验是个体产生抑郁心理的基础。经典分析理论认为,如果婴儿受到过度满足或是遭受剥夺,将会固着于这一心理发育时期。因此人们最初将个体抑郁归因于过快、过早地断奶,或早年遭遇了超出其应对能力的某些挫折。抑郁者表现出的“口欲期”特征,对上述归因理论影响颇大;很多抑郁者的体重超标、酷爱进食、吸烟、喝酒、倾诉、亲吻,追求口欲的满足。还倾向于用食物和饥饿来比喻自己的情感体验。

早期动力学理论关于抑郁形成的解释,是驱力理论用于解释临床现象的典范,也被人们广为接受。弗洛伊德注意到,人们在抑郁状态下容易将负性情感投注到自身而非他人,他们憎恨自己的程度远超出自己的实际缺点。用性驱力和攻击驱力来解释这种心理机制,上述现象即被描述为“自我虐待(攻击)”或“转向内部的愤怒”。

这种攻击自我的模式与临床观察结果一致,即抑郁者的愤怒很少事出有因或自然而然。他们容易内疚,内摄型抑郁人格者尤为如此。这是一种能部分意识、自我协调、广泛存在的负罪感,与偏执者具有否认和防御性质的内疚有所不同。抑郁者却会刻骨铭心地记得自己的每一项过失,脑海中乐此不疲地追忆曾经的瑕疵,而对自己的善举却熟视无睹。

忧伤是情感依赖型抑郁的主导感受,是抑郁者的另一种主要情感。邪恶与不公会令他们无比烦恼,但他们很少像偏执者那般愤世嫉俗、像强迫者那样反复申述,或是像癔症者那种怨天尤人。在公众眼中,抑郁人格者的忧伤是如此明显,就连专业领域也几乎将“忧伤”与“抑郁”画上等号。但实际上,许多抑郁人格者并无心境恶劣等症状,且忧伤与抑郁在理论层面也相互排斥,因此上述等式其实并不成立;不过,有着抑郁特征的个体即使心理上很坚定,面对敏感的倾听者时,也难免败露深藏的愁绪。

莫尼克Monica对爱尔兰人的描述可谓精彩绝伦,他称这一民族“心中有歌,眼中含泪”,恰如其分地捕捉到了整个族群亚文化氛围中的忧郁特质。抑郁人格者常常将憎恨和批评指向内部而非他人,对他人的过失通常持谅解、敏感和同情的态度。所以除非抑郁状况特别严重,他们多数还是讨人喜欢且值得赞许的。他们克己奉公,珍惜与人的关系,堪称模范来访者。

抑郁者的防御和适应机制

内摄型抑郁:内摄型抑郁者使用得最多的防御显然是内摄。理解这一防御机制的运作将有利于临床上减轻抑郁者的痛苦,修正他们的抑郁倾向。随着精神分析临床治疗的发展,人们开始用向内攻击和向外攻击这样简便的概念来表述防御的内在机制。

在治疗内摄型抑郁患者时,治疗师往往是在和他们的内化客体对话。若来访者说,“这一定是因为我太自私,”治疗师可以问,“谁说的?”他会回答,“我妈说的”(或是爸爸、祖父母、哥哥姐姐,或是其他任何内摄的批判者)。治疗师仿佛是在和幽灵对话,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就不得不先行“驱魔”。上述案例中,抑郁者是潜意识地对早年所爱客体的令人厌恶的特质进行内化——内摄。这些客体的优良品质可能在抑郁者的意识层面已被仿效,而其负面特征则被他们潜意识地感知为自身的缺陷。

如果某位深爱孩子的父亲不得不额外加班来平衡收支,或是忽然被调外地,再或突然罹患重病。孩子都会感到原先慈爱的父亲离他而去,继而产生怨恨,但又难抵对父爱的渴望,并为自己没能珍惜父亲曾经的陪伴而深深自责。孩子进一步将这些情绪投射到离开他们的客体身上,想象他们是因为愤恨自己才毅然离去。这些想象会令孩子痛苦难忍,加之盼望与所爱客体重修旧好,因此儿童会潜意识地确信,只有改变自己的错误,才能改变所有的一切。

孩子可能会一方面将丧失的客体理想化,一方面将所有针对他们的负性情感转移到自己身上,因此深深陷入创伤体验或早年丧失造成的内疚痛苦之中。这类抑郁驱力十分常见,它导致儿童自认为罪孽深重,遭人唾弃。因此他们竭力掩饰自己的缺点,以免再次遭人抛弃。读者可以观察到,这一过程与转向内部的愤怒大同小异;它也能够说明为何有些人惯用这种方式处理自己的愤怒和敌意。如果个体认为是自己的过失导致所爱客体离去,那么所爱客体应该是无可挑剔的。因此我们可以理解,抑郁者很难向他人表达敌意与批评,他们若与冷漠自私或有暴力倾向的同伴生活在一起,只会相信自己需要做得足够好,才能避免招致对方的暴虐。

自我攻击是与内摄型抑郁密切相关的一种防御机制,也是个体在抑郁驱力影响下产生的差强人意的应对方式。内摄这一概念意味着:客体丧失带来的自我不完整感,使个体通过吸纳丧失客体来填补自我,也包括同时吸纳对丧失客体排斥的部分,如丧失客体造成的痛苦体验或恶劣心境。攻击自我可以有效降低焦虑,尤其是与丧失客体的分离焦虑,将对丧失客体的排斥和愤怒转向自己,可以有效降低被丧失客体抛弃的可能。这样不仅安全,同时还能增强自己的力量感:假使错在于我,那么我就能改变错误而扭转困境。

情感依赖型抑郁:儿童需要依赖他人才能存活。如果他们必须依赖的客体并不可靠或不怀好意,儿童就必须在接受现实和否认现实之间做出选择。若选择接受,可能会因此而觉得生活空虚而无意义,长期陷入缺憾、渴求、徒劳以及绝望的感觉,这便是情感依赖型抑郁。(反之,若因为无法生活在恐惧之中而选择否认,就只能将抱怨指向自身,然后期待通过独善其身来改变命运。即认为:如果能够足够优秀、斩尽私念、克己奉公,生活就能柳暗花明。这便是内摄型抑郁)。

临床经验表明,人们大多倾向于选择毫无理由的自责(否认),而不愿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接受)。内摄型抑郁者情绪悲戚,但这种悲戚却饱含力量;而情感依附型抑郁者却凄凉被动,逆来顺受。

理想化也是抑郁者的一种重要防御机制。由于他们的自尊感已在长期的消极体验(内心空虚或暗自神伤)中被消磨殆尽,自然对他人的敬仰油然而生。他们总是抬举别人,然后自惭形秽,用追随理想客体来填补自身缺憾,同时又感到与理想客体相形见拙,如此循环往复。这种理想化与自恋者的理想化有所不同,抑郁者的理想化关乎道德,而非地位或权势。

抑郁者的关系模式

在客体关系分离上,应该由婴儿选择何时从心理上断奶。只要条件允许,儿童应能做到这一点。争取独立与祈盼依赖对于儿童都是必须的。重要的是如果儿童每当需要退行回依赖或“补充能量”的时候,父母自会守护在旁,那么分离就会变得比较容易。

福尔曼Furman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重新诠释了儿童分离的过程,认为父母必须适度挫败婴儿,因为任凭儿童自己,必然会选择退行性满足。母亲在孩子断奶时也会体验到愉悦感和满足感的丧失。她们一面对孩子的独立感到快乐和骄傲,一面又不禁黯然神伤。通常孩子能感受到分离的悲伤,并能预期父母会在他们第一天上学、第一次舞会和毕业典礼上挥泪祝福。如果母亲特别割舍不下,她们要么牢牢抓住孩子,使之产生内疚(“没有你我会很孤独”),要么为免自己伤心而推开他们(“你就不能独立一点?!”),分离一个体化过程会充满抑郁性张力。前一种情形会让儿童感到自己的独立愿望会伤害客体;后者则开始厌恶自己自然的依赖需求。无论哪种情况,都会让他们认为自己的某些部分是不受欢迎的。

其他导致抑郁的情境包括:当儿童陷人困境时,家庭成员视而不见;或当儿童需要成人对他们的自我判断和道德评判进行指导时,家人却置若罔闻。关于离婚的纵向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离婚后,防止儿童进入抑郁状态的有效措施,即无监护权的一方也应对孩子不离不弃,尽可能地给孩子一个容易接受的解释,以抵消孩子对事件的片面解释。

忌讳表达哀伤的家庭氛围也会导致抑郁倾向。当双亲和其他养育者率先否认自己的伤痛,或坚称某一客体的离去(比如父母吵架离婚之后),家中的生活会过得更好,或反复阻止孩子表达痛苦,以此阻止自己的悲伤。于是哀伤可能被抑制,最终令儿童误以为错在自身。甚至有时候儿童会有强烈的愿望,要去保护情绪低落的父母不再陷入更深的悲伤,觉得自己承认伤痛就会万劫不复。他们也从此认为哀伤是一种危险的感受,需要被抚慰也是一种难以启齿的要求。

父母过度严苛,会在情感上导致儿童产生被遗弃的感受,从而形成抑郁倾向。造成抑郁的因素不胜枚举,家庭氛围无论是充满爱意还是饱含仇恨,都可能孕育出抑郁之果。丧失总是无时无刻地发生,而如果家庭成员间的哀伤过程不足,就有可能酿成恶果。在当今社会,亲子之间互动日渐减少,居所频繁迁移,婚姻破裂普遍,情感的伤痛常常依赖药物疗伤。因此人群的抑郁和自杀率一路飙升,处方药成瘾、肥胖症、赌博成瘾等由于抵抗抑郁而产生的强迫行为也逐年增加。然而我们也应看到,人们也在不断寻求出路,“迷茫青年”和“内在小孩”重获关注,减轻孤独和自责的自助团体也随处可见。但人类现代社会的错综复杂,似乎天生教人无所适从。

抑郁者的自体

内摄型抑郁者:坚信自己品质恶劣,常常为自己的贪婪、自私、好斗、虚荣、傲慢、愤怒、妒忌和淫欲而悔恨不已。他们认为这些自然的体验不仅堕落而且危险,担心自己天生就是社会的一颗毒瘤。这种焦虑多少带有口欲期的意味(“我担心我的欲望会毁掉别人”),或是肛欲期的延续(“我的蔑视和暴虐是极其危险的”),或是具有俄狄浦斯期的特征(“我想要竞争而击败情敌,这简直是无耻至极”)。

抑郁者因为缺乏机会哀伤生活中的丧失,所以只能归罪于自身导致了客体的离去。所以每逢受到排斥,他们会潜意识地加倍诅咒自己该遭报应,同时担心自己一旦劣迹败露,众人将避之不及。他们努力想要“改邪归正”,但又害怕暴露恶念,遭人唾弃。我的一位来访者曾向我吐露,她年幼时希望弟弟死去。当她这样告诉我时,坚信我会因此拒绝再为她治疗。和许多久病成医的来访者一样,她也能够意识到这类愿望不过是童年期心理的转移,但她仍会对他人可能的谴责惴惴不安。

由于内摄型抑郁者坚信自己罪大恶极,所以通常特别敏感。小小的批评就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恶贯满盈;无论对方采用何种形式,他们都只汲取对自己负面的信息。若别人的意见中肯,他们会感到自惭形秽、痛心疾首,追悔自己错过了赞美对方的机会。如果真正受到攻击,他们会认为对方的理由是多么正当,遭受人身攻击也是咎由自取。

再看情感依赖型抑郁者:

他们的自我体验相对较好;他们认为自己向来不够合群,渴望交往却总是事与愿违。他们觉得自己不配获得爱与关怀,其中羞耻(不招人喜欢)要多于内疚。尽管他们渴望亲密关系,但认为努力也不过是白费力气。治疗中他们会争取治疗师的共鸣,感叹“人生苦短”,而美好却稍纵即逝。对他人拥有的精彩,充满向往和嫉妒。一位来访者告诉我,她不能忍受我把困境描述成有待解决的问题;她与朋友的关系都是“同病相怜”、携手共叹命运的不公。这样的话,任何改变的努力都等同于破坏这种互相哀叹的相依为命。

抑郁者的移情和反移情

抑郁型来访者很容易引人注意,会迅速与治疗师建立依恋关系。他们虽担心受治疗师批评,但并不怀疑治疗师的善意;他们也会为治疗师的共情所感动,并努力表现为“模范”来访者;他们珍视每一点心灵顿悟,将它们当成一根根救命稻草。他们经常将治疗师理想化——认为治疗师德艺双馨,与自己的邪恶意念形成鲜明对比;与治疗师的关系可填补他内心的空虚——但这种理想化与自恋患者的典型的情感疏离性的理想化有所不同。在抑郁者心目中,治疗师的形象不仅真实、独立,而且富有同情心。他们会克制自己,以避免增加治疗师的负担。

但内摄型抑郁者有时也会将内心的批判投射到治疗师身上,这种批判性投射被精神分析理论概括为来访者的严厉、苛求或原始的超我。治疗师有时会困惑不解,来访者居然会因为供认了微小过失而惶惶不安。这类来访者固守着这样的信念:一旦治疗师真正了解他们,所有的关怀和尊重都将化为乌有。他们一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即使治疗师不断以真诚的态度接纳他们的缺陷,但仍收效甚微。

情感依赖型抑郁者在治疗初期很容易适应治疗师。他们会因治疗师温暖而包容的态度而感到愉悦,这种愉悦感也将迅速令他们获益,比如抑郁症状有所减轻。于是他们直觉地相信:治疗师能够满足我内心渴求温暖怀抱的愿望,我终将逃离苦海。因此情感依赖型抑郁者更容易发展出良性的合理化防御,投射性地确认治疗师会照顾好他们。而当治疗师开始面质,并敦促他们做出现实行为的改变时,移情和反移情的矛盾才会逐步尖锐。

治疗师对抑郁者的反移情视来访者的抑郁严重度而定,可以是激起治疗师温柔体贴的抚慰情绪,也可能焕发治疗师无所不能的拯救幻想。反移情类型常常与来访者的缺陷相对应;抑郁者会将治疗师幻想成全能的上帝,或是“慈祥的妈妈”,再或宽以待人的长辈,这些是他们从未拥有过的感情细腻的客体。他们的渴望明显流露出无条件关注和全心全意的理解就能够治愈抑郁。

治疗师还容易产生另一种原理相同的反移情:即认为自己差强人意、学识浅薄(与内摄有关),或是不够敏感,心有余而力不足(与情感依附有关)。面对抑郁者,治疗师很容易感到自己才疏学浅。如果我们能够积极地从自身经历中汲取丰富的情感营养,负性情绪就有望减轻。若治疗师能够不断成功地诊治疑难的抑郁患者,那么从业的热情也将随着职业生涯的发展而永葆青春。

诊断的治疗意义

营造宽容、尊重的氛围,给予真诚和共情的理解,对于治疗抑郁症或抑郁倾向的患者十分重要。无论是人本主义、精神动力学还是认知行为取向的疗法,都强调与来访者之间的连接,而这种连接在抑郁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尤为重要。这种固定模式对某类患者(比如精神变态患者和偏执者)有可能会束缚治疗师的手脚,但不得不承认,这类通用的态度对抑郁者而言却至关重要。他们天性敏锐,擅长捕捉细微的情绪变化,以此印证自己的被批评或被排斥的感觉,所以治疗师必须努力保持恒定的态度、不存偏见的稳定情绪。

内摄型抑郁者坚信自己定会受到排斥,有时明知故犯,期待批评如期而至,以此印证自己的担心。处理这些优势观念是治疗师的首要任务。内摄型抑郁患者病情的缓解程度,与治疗师如何处理患者的期待性焦虑显著相关。无论治疗师是从认知理论还是从动力学角度来进行识别,都应注重揭示和面质来访者这种不言而喻的期待性焦虑态度。

闻名于世的精神分析躺椅方法对于机能较为健康的内摄型来访者十分有效,他们能在此过程中迅速聚焦自己的问题。我有一位女性来访者,她虽然没有明显的抑郁症状,但具有抑郁性格,非常擅长解读他人的表情。当我们面询时,她不由自主地忽而猜测我将具有批判和排斥态度,忽而又推翻刚才的预期,这种快速切换使她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曾有过这样的预期。她的这种快速变化也使我的审视能力相形见绌。后来当她同意尝试躺椅方法后,视线接触受到阻断,于是她开始坚持自己的猜测,认为我不会给她支持,然后惊奇地发现自己在讨论某些特定话题时变得犹豫不决,无法揣测我的想法。如果她没有选择躺椅,我们也应该试着换一种就座方位,尽量缩小她的视线范围,从而让她逐渐意识自己长期以来不由自主的预期心理。

情感依赖型抑郁者只要和治疗师建立关系,都会迅速好转。因为一旦与人建立安全的联结,抑郁症状就会减轻。但其弊端在于,当治疗结束之后,这种抑郁患者的症状会卷土重来。这一发现表明,情感依赖型抑郁者可能需要长程治疗,或至少应该确保开放式结局,以避免他们重蹈覆辙。因为将治疗过程内化,形成治疗外积极、可信的行为,绝非一日之功。

轻躁狂(躁郁型)人格

躁狂表现与抑郁表现相互对立。躁狂型人格者通常也具有抑郁特质,只是躁狂者更善用否认的防御机制。当躁狂倾向者的防御失败,即会转为抑郁发作,所以我们常用“躁郁型”来形容这类倾向者。

躁狂与抑郁并非简单的对立关系;确切地说,躁狂与抑郁互相呼应。躁狂者可表现为得意洋洋、精力充沛、自吹自擂、机智幽默,且不切实际。躁狂型人格者欢欣鼓舞、八面玲珑,人际良好,而且一般工作勤奋、风流倜傥且谈吐不凡,但他们私下里却会为得罪别人而心生内疚,难以忍受孤独,缺乏共情和爱的能力,贪婪且道德低下,认知缺乏同一性。

但实际上许多躁狂人格者未达到人格障碍程度,他们不仅具备爱的能力,也能够整合自己的行为。

他们的人格特征:好高骛远、思维奔逸,废寝忘食,为达某种目的不择手段,直至耗竭为止。由于躁狂人格者很难从容不迫,因此神经抑制类物质对他们极具吸引力,比如酒精,巴比妥类药物和鸦片制剂。许多喜剧演员和脱口秀节目主持人都具备躁狂型人格的特征,他们乐此不疲地奉献逗乐,自己却不堪重负,妙趣横生的背后是浓浓的抑郁倾向。

躁狂者的驱力、情感和气质

轻躁狂型人群常常精力充沛、容易激奋、善于交际、情绪易变和注意力涣散。他们往往堪称娱乐行家、机智大师,平时谈笑风生,模仿起别人来惟妙惟肖,颇受人欢迎,但他们却因习惯于将严肃的事化作玩笑,而很难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当负性情感来临,躁狂或轻躁狂个体通常否认悲伤或失望,而表现为愤怒,甚至是勃然大怒,难以控制。

躁狂者与其遥相呼应的伙伴抑郁者类似,都存在一系列的口欲期特征:他们时常口若悬河、抽烟酗酒,舔舌咬指甲,嚼口香糖。许多极度躁狂者都体重超标。尽管他们终日兴高采烈,但长久的亢奋是用于抵御内心的焦虑。知情者经常为他们的情绪波动而担忧,他们的神色难掩欢愉背后的脆弱。轻躁狂者能随心所欲地眉飞色舞,但他们从来未曾真正体验过内心欢畅。

躁狂者的防御机制

躁狂和轻躁狂个体的核心防御是否认和付诸行动。他们时常忽略或以幽默来对待令人感到压力或恐慌的事件。他们的付诸行动往往表现为逃离:远离那些可能造成丧失的情境。他们还会通过纵欲、自我麻痹或者通过挑衅、甚至偷窃行为来躲避情感的痛苦;因此,有些分析师对躁狂者现实检验能力的稳定性产生怀疑。抑郁者会将他人理想化,同理,躁狂者会贬低别人,尤其当他们试图与人亲密但又担心遭到拒绝时。

对于躁狂者而言,任何能转移注意的方法都比忍受折磨要好受得多。所以躁狂者和间歇性精神病患者有时会使用全能控制防御;他们自感法力无边、长生不老,前程远大。发作期的躁狂型精神病患者会出现裸露冲动、强奸伴侣或密友、横行霸道等症状性行为。

躁狂者的关系模式

轻躁狂者早年经历创伤性分离的情况可能比抑郁者更甚,这类儿童缺乏机会用情感去处理这些分离体验;如重要人物去世却缺乏哀伤,父母离婚也无从解释,举家搬迁突然间发生。

情感批评或躯体虐待在躁狂和轻躁狂个体的早期经历中也屡见不鲜。创伤性分离加上情感忽视及虐待会产生抑郁的后果;而躁狂者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遭受过更为严重的丧失,或是来自养育者的情绪关注极为缺乏。否则很难解释躁狂者对否认防御的极端依赖。

躁狂者的自体

有位轻躁狂型来访者曾形容自己像个陀螺,永不停息地旋转,一旦停止便痛不欲生。轻躁狂者对依恋十分恐惧,因为愈是依赖他人,离别的痛苦也就更痛彻心扉。由于躁狂人格的形成多与早年相关,比较原始,所以这类人格者在人格连续谱系中更多偏向边缘型和精神病性;这也意味着许多轻躁狂和躁郁症患者都存在自我整合困难,自我心理学家称之为自我解体,即这类个体会担心自己一旦平心静气,就会分崩离析。有时,躁狂者的防御会因为自我解体而难以为继,因而产生抑郁情绪,不得不急迫地前来就诊。

轻躁狂者侥幸地从生活困境中虎口脱险,加上被周围人众星捧月,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他们维持自尊。有些善用否认的躁狂型个体很容易让别人对他们产生依恋,但他们很难报以同等深度的情感。当朋友或同事感知到他们的脆弱,与躁狂者平时的风趣幽默相比,常常令人不知所措。他们若不是天才,那么必然是疯子。当外部刺激过于痛苦而无法回避,躁狂者常常表现为寻求自杀或精神异常。

躁狂者的移情和反移情

躁狂型来访者既充满吸引、极具洞察和魅力,又常常令人匪夷所思,使人精疲力竭。我曾在治疗一位年轻的轻躁狂女性时,仿佛感到自己的大脑   运转像台洗衣机,能从视窗中看见衣服的旋转,但跟不上它的旋转速度。有时在初始访谈中,治疗师会对来访者的唠叨不胜烦恼,虽然觉得他们命运多舛,但他们流露出的情感却如此肤浅,让人无法将那些支离破碎的片段拼凑完整。

治疗师最为危险的反移情,莫过于被躁狂者迷人的外表所蒙蔽,从而低估其痛苦程度和潜在的瓦解状态。他们的自我看上去协调一致,治疗联盟似乎也牢不可破,但这其实都是躁狂性否认和防御的杰作。许多治疗师看到这类轻躁狂型来访者的投射测验结果后,都会感到震惊;罗夏墨迹测验一般能够准确地筛选出精神病理性个体。

诊断的治疗意义

治疗师首先应该关注轻躁狂型来访者可能的脱落风险。在初次访谈中,治疗师应明确告诉来访者:治疗期间与治疗师之间建立的有意义的依恋关系,很可能会使他们以逃离来防御。双方治疗的约定,比如可以这样说:

“我注意到你的经历中每一段重要的关系都会突然中断,而且通常是由你发起,所以我们的治疗关系很可能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毕竟治疗很可能诱发大量痛苦的回忆。当痛苦出现时,你可能会不由自主地逃离。所以希望我们能够在此作个约定:无论何时你想要中断心理治疗,也不管理由是否合理,治疗都将继续进行至少6次(或其他数字,视情况而定),以便于我们深入探讨中断的意义,并尽量以合情合理的方式中断治疗。”

这会使来访者意识到,可以用合乎情理的方式结束某段关系:即正视关系的终止所带来的哀伤及其他合理感受。治疗过程中应该对来访者的否认  防御和缺乏哀伤给予持续的关注。大多数分析师对轻躁狂者的预后并不乐观,因为这些来访者对哀伤的承受能力实在太弱,所以即便治疗师尝试预防脱落,也仍会无济于事。有时一些“重度”的躁狂者反倒较少脱落,是因为他们心理的痛苦程度为继续治疗增加了不少动机。

在偏执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于轻躁狂者也同样适用。治疗师经常需要对来访者的某种防御“釜底抽薪”,例如单刀直入地面质否认防御机制,并指出否认的对象,而不是温文尔雅地与来访者进行探讨,因为这种防御本身十分顽固。治疗师必须立场坚定、倾心竭力,并向轻躁狂型来访者提供正面解释,使他们意识到消极情感不一定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

因为躁狂者会竭力避免自己陷入悲痛或自我解离,因此治疗不能操之过急。治疗师从容不迫的态度能够为焦躁的来访者提供很好的示范。治疗  中所使用的语气也应该言简意赅。许多轻躁狂者会用高谈阔论来避免痛苦的话题,流露真情对于他们讳莫如深。因此治疗师必须不时检验他们语言的真伪,及时指出他们的搪塞、玩笑和敷衍。轻躁狂型来访者与偏执者都需要一个积极且敏锐的治疗师,这样的治疗师需要真情实意、辞必达意。

文:刘月鹏

本文《猫扑hi(抑郁和躁狂型人格)》由(✅finnciti.ngnvip.com)整理或原创,感谢您的阅读。

随机文章

lol打野顺序-英雄联盟野区速三路线

WordPress主题安装与下载

六盘水地方门户(亚马逊封号平台流量骤降,中国卖家遭内伤)

老域名越久越好?老域名为啥会排名好

小小课堂:举报采集站的高效方法!针对百度寻找采集大王活动!

小小课堂:号主页展现和搜索结果出图一样吗?

317 黑龙白虎-阎川魔鬼游戏

DOTA2:RNG引进国士无双担任五号位兼指挥,全力备战Minor!

百度搜索“”即可找到本站,微信搜索“✅finnciti.ngnvip.com”关注公众号。( ✅finnciti.ngnvip.com )文章来源:ID:33668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