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者社区|翻译目的论三原则是谁提出的(阿德勒心理学:被讨厌的勇气)…… – 交易者社区

交易者社区|翻译目的论三原则是谁提出的(阿德勒心理学:被讨厌的勇气)……

翻译目的论三原则是谁提出的?克里斯汀娜·诺德对功能派各学说进行了梳理,并且提出译者应该遵循“功能加忠诚”的指导原则,从而完善了该理论。编辑导语:在工作中,我们常常提醒自己要“主动思考、积极行动”,可是实际做起来却很难,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一问题?作者通过阅读《阿德勒心理学:被讨厌的勇气》,与大家分享“目的论”这种思维工具,希望能给你的产品经理工作提供思路。

“主动思考、积极行动”听起来都是老生常谈,却总是难以做到。

笔者最近在读《阿德勒心理学:被讨厌的勇气》时,发现书中提到的“目的论”是一种很有力的思维工具,而且简洁易用,能够为产品经理的工作提供思路,与大家分享。

一、阿德勒心理学与“目的论”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佛雷德.阿德勒,与弗洛依德、荣格被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被誉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

卡耐基曾评价他为“终其一生研究人及人的潜力的伟大心理学家”。卡耐基的很多著作以及经典成长著作《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都体现了阿德勒的思想。

与弗洛伊德“过去决定潜意识,潜意识决定人生”的观点不同,阿德勒否认了“过去决定论”,认为:“心理症状并不是过去的产物,而是为现在‘目的’服务”。

举个例子:一个不愿意走出家门的宅男,以弗洛依德的观点来看,是他过去的不幸遭遇,让他无法融入社会。

从阿德勒的角度来看,他是为了“不与社会来往”,才选择了闭门不出,甚至产生了生理和心理的症状,好让自己有理由待在家里。如果他改变了自己的目的(比如融入社会,提高幸福感),自然也能找到对应的方法。

这就是“因果论”与“目的论”的区别。

“因果论”认为“过去导致现在”。目的论则认为“人的行为是出于目的进行的,人生的状态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

这里我们并不对两种理论进行哲学和心理学层面的探讨,只是具象到产品经理的角度,来看看”目的论“如何帮助我们实现职场进阶。

二、为什么“目的论”能应用于产品经理的工作

不管是什么形式的产品、多大规模的公司或者何种行业,产品经理的工作本质是“做决策”。而决策质量就是产品总监、高级、中级、入门级产品经理的区别。

产品决策的过程有两个特点:

信息众多且充满不确定性:宏观、行业、公司、用户、团队等等 没有学科训练和标准答案:必须在实践中检验并随时调整

与之匹配的是,“目的论”能够引导我们:

直视目标:忽略噪音,对抗信息过载 主体性:转换“被动”角度,摆脱被害者心态 积极行动:“目的”比“原因”更能促进行动。

概括来说:产品高质量决策的关键在于“降熵”,而“目的论”是降熵的有力工具。

三、“目的论”:如何应用于产品经理的工作

我在复盘工作时发现,采用”目的论“的思维方式,可以避开一些踩过的坑(这也是本文的由来)。下面分享几个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并思考如何用“目的论”提升决策质量。

案例1

设计列表页面时,因为内容较少,留白较多,所以填补了一些用户根本不care的信息(比如更新时间等)。

实际上,这种做法反而稀释了页面的信息价值。如果从“让用户一眼看到重要信息”的目的出发,想的就会是“如何想尽办法(如丰富UI),让重要信息展示得更合理”。

案例2

设计通知类产品时,因为批量操作,可能某些项目没有实际改变,所以增加了“实际是否变更”的过滤逻辑,导致开发和测试的复杂程度陡增。

但是,如果从“监控修改操作以及操作结果”的目的出发,就没必要对这种情况去做过滤,从而简化逻辑,把精力和资源投在更重要、更高频的事件处理。

还有一些例子,可以继续帮我们理解“因果论”和“目的论”这两种思路的区别: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目的论”可以应用在产品经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并且可以带来截然不同的决策和结果。

(“因果论”与“目的论”,其实对应着两种产品思维,即主动vs 被动,增量vs质量,逻辑vs体验,这里暂不展开,后续单独写一篇文章与大家分享)

在理解了“何为‘目的论’”之后,可以尝试上手使用了。与任何工具一样,“目的论”的使用也需要习惯的养成。这里为大家提供两条:

明确“目的”:从日常小事入手,在思考和行动之前,刻意练习 检验“目的”:以”完成度“而非”完成量“为标准,倒推自己(OKR方法是定期、定量检查“完成度”的好工具,使用方法可以自行探索~) 四、总结

日本动漫导演押手井在《我每天只工作三小时》中曾说:没有比失败更令人感到舒适的事了。失败后,个性变得犹豫不前,一辈子都在回味失败的苦楚中度过就行了。若是胜利了,接下来就要去持续获胜才行。

“因果论”可以对“现状”做出解释,但只是完成了问题解答的一半。“目的论”则可以指引我们该去向何处。

(在了解了“目的论”后,我也觉察到自己经常用“因果论”来解释生活,如果换成“目的论”,则多了一些掌控感和方向感。)

与其“因为老板让我做,所以我做了”,不如从“早日实现财富自由”的目的,想想“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也就是“不要让上班耽误了挣钱呀”)

与其“因为公司对我不好,所以想跳槽”,不如从“职场跃迁”的目的,构想下一份工作的时间以及类型。

与其“因为工作不顺利,所以不开心”,不如从“愉快生活每一天”的目的,想想是否可以通过沟通来改善,或者只是下楼买一杯咖啡。

最后,希望“目的论”这个工具,能帮助大家在产品之路和个人成长中,都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阿德勒心理学:被讨厌的勇气》 《我每天只工作三小时》

本文由 @大可可可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翻译目的论三原则是谁提出的(阿德勒心理学:被讨厌的勇气)》由(✅finnciti.ngnvip.com)整理或原创,感谢您的阅读。

随机文章

为什么孩子辅导班上了不少,成绩就是没起色

如何提高女性户外鞋业务的销量

网站建设空间主机的选择

小小课堂:发外链可以提升网站权重吗?发外链经验分享

BigTable架构

PS图片处理基础

风险与无风险资产之间的资本配置-顶尖网赚

093 夏雨变美-阎川魔鬼游戏

百度搜索“”即可找到本站,微信搜索“✅finnciti.ngnvip.com”关注公众号。( ✅finnciti.ngnvip.com )发布者:用户投稿,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来源:ID:140326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