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安康日那些有意思的小贴士…… – 交易者社区

端午安康日那些有意思的小贴士……

作为一个在起源上略带邪性和魔性的节日,在古人眼里,端午这一天怕是一年中最最最适合驱邪禳灾,让瘟疫退散退散退散的时候了!

莫高窟第285窟 西魏 清风拂柳

“五月五端午,天师骑艾虎,手持菖蒲剑,瘟神归地府。”

如果古人穿越到2021年,估计端午节Ta一定会认真过……

NO.1
降妖神器—雄黄酒

中国这种宴饮大国呀,饮酒,百分百是各时令节庆里拔头筹的那一个,端午节自然也不例外。

所以呢,古人“祛除瘟疫必备大礼包”当然首先从饮品看起!

雄黄酒,绝对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端午必备品之一,近世以来,这种以矿物为基底的酒更是大为普及。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端阳》:“午前细且蒲根,伴以雄黄,曝而浸酒。”

这其中,家喻户晓的《白蛇传》既展现了这一习俗,又为雄黄酒的功效免费打了广告,毕竟故事中的这一段,正是发生在农历五月初五。

这里插播一句,阴历五月对于蛇妖小姐姐小哥哥们来说,是相当不友好了。

不但前面有雄黄酒毁我美好姻缘,后面还有人准备好等五月五日阳气上升、五毒汇聚之日,取蛇胆治病用。

做蛇,真的很辛苦!

大人们可以喝雄黄酒,小孩子们则不行,于是人们便想了“画额”的法子,让雄黄酒也可以给儿童辟邪。

“画额”,顾名思义,就是用雄黄酒涂抹在小儿面颊耳鼻上,常常是在额头上画个“王”字,假装是老虎,让疫病毒气都瑟瑟发抖。

另一种不绝于史书的著名药酒,便是蒲酒。

蒲酒也叫做菖华酒,俗云可避瘟气。《荆楚岁时记》中就记录了:“……以菖蒲,或镂或屑,以泛酒。”

穿越到2020的古人,见今岁状况,估计会高喊“会须一饮三百杯”!

明末清初 项圣谟《蒲蝶图》

孩子们除了可以通过药酒获得一日猛虎加持外,端午这天,五色的端午索也是儿童的必备用具。

五色的祛魅避邪寓意与阴阳五行观念缠绕着。在古人意识中,五色与五行相配,各有其象征意义。

青色代表东方,黄色代表中央,赤色代表南方,白色代表西方,黑色代表北方。各方位又与各图腾、气候相系联,成为一个完整系统。

清道光 掐丝珐琅方胜盒

不过,比起现在单一系在手臂上的五彩线,古人讲究多了。

明人《帝京景物略》:“(五月)五日之午前……项各彩系,垂金锡,若钱者,若锁者,曰端午索。”

所以说,人家的五彩绳,有的缀饰金锡饰物,有的折成方胜啊、结为人像啊,还有用五彩丝线绣画出日月星辰鸟兽的!

清 徐扬《端阳故事图(系采丝)》

五彩绳的名字也丰富多样,各有内涵,像《太平御览》引东汉《风俗通》的记载,就讲了把五彩丝系在手臂上,能够“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所以又叫长命缕、辟兵缯、朱索云云。

那么,五色丝的power有多厉害呢?那么就分享下面这个记载在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这个操作手则——

请您将楝叶(某种具有驱虫功能的植物)塞在五彩丝上,两者互相缠绕,甚至连凶狠的蛟龙来了,也要对你有所忌惮。

现在,是不是觉得带着五彩绳,在路上都能横着走了!

NO.2
钟馗傍身 诸邪辟退

他来了,他来了,他戴着破帽走来了。

是的,说到辟邪驱鬼、禳病除灾,这位大人绝对是避不开的,他就是”“钟馗”。

清 《丰绥先兆图》

一开始,“钟馗”并不是人,而是“终葵”。

它其实是先秦齐人对刺人刺鬼用的利器“锥”的称呼,是齐地的方言。

后来经历了岁月的打磨,意象的深入,加之道教故事的衬托,一个生动的钟馗神人形象便渐渐建立起来了。

唐 吴道子《钟馗抉目图》

关于钟馗,最有名的传说,莫过于与玄宗有关的这则故事,也是“钟馗捉鬼”传说的来历之一。

话说,唐开元年间,玄宗去骊山主持军事演习,回宫不久即发疟疾。然而,一个多月里竭尽全力,也没能把病治好。

有天夜里,玄宗梦到两个小鬼,他们来到宫内,偷拿杨贵妃的紫香囊和唐玄宗的玉笛,这时,便有一头戴破帽,身披蓝袍、袒露一臂、足蹬皮靴的大鬼,把两只小鬼捉住吃掉。

元 龚开《中山出游图》(局部)

玄宗见状,便问大鬼姓名,他答道:“臣姓钟名馗,曾考武举未被录取。尽管落第,仍愿为陛下驱除妖孽。”

唐玄宗梦醒后病痛全消。他便速速召见画工吴道子,让他按梦中所见画一幅钟馗图。

不久,画成,唐玄宗大悦,赐之百金,并批:

灵祗应梦,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实须称奖。因图异状,颁显有司。岁暮驱除,可宜遍识,以祛邪魅,兼静妖氛。仍告天下,悉令知委。

清 高其佩《钟馗降魔图》(局部)辽宁博物馆藏

大概是说,钟馗特别厉害,所以这些钟馗图呢,就颁发给各级官吏以供逐鬼之用,而且我还要布告天下,让所有的人都知道钟馗的威力!

于是,钟馗作为神的一面便名声大震。

清 高其佩《钟馗降魔图》(局部)辽宁博物馆藏

所以,端午这样重视“杀五毒”的节日,大礼包里怎么会少了钟馗图呢?

毕竟,钟馗可谓是驱邪大宗!钟馗捉鬼的故事,真的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既然人家能捉鬼,那必然是对驱疫病有大帮助的!

明 戴进《钟馗出山图》

当然了,本来呢,挂钟馗图,唐宋时候是定在除夕这天的。

但是到了清代,端午节,钟馗一下子火了,许多地区都挂起了他的肖像。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就写道:“每年端阳,市肆间……或绘画天师、钟馗之像……悬而售之。都人士争相购买,粘之中门,以避祟恶。”

明 文征明《寒林钟馗》

而清人顾禄在《清嘉录》中也讲了这样的习俗,那便是:“(五月)堂中挂钟馗图一月,以祛邪魅。”

他还引用李福的《钟馗图诗》说:“面目狰狞胆气粗,榴红蒲碧座悬图,仗君扫荡妖魔技,免使人间鬼画符。”

欧阳震华《钟馗传说》里扮相还是相当地道滴~

NO.3
不爱香水爱草药

古人的大礼包里,为啥会有这么多奇妙事物呢?当然和古人的疾病观是分不开滴。

在古代大多数人眼中,人会生病,大概和两种事物分不开。

一方面是四时之气,也就是说气候变动了,人体还没有足够适应,所以在这种交会之时,会产生病痛。

另一方面是鬼神作怪,当有些疾病找不到原因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想:

呀,是不是天神对我的惩罚、今年的祖先祭祀是不是有不周到之处、听说有种鬼专门来捣蛋是不是他的原因……

清 首都博物馆藏《天中五毒献瑞图》

于是乎,前者呢,大家多选择正经的草药或者求助于比较正规的医疗模式。

后者呢,便据此衍生了厌胜术、祝由术、符咒这些手段。

而依托于祛除瘟疫这样美好愿望而产生的端午节,端午节的周边里自然能看到两个方向的影子。

莫高窟第112窟 中唐 群童斗草

等等,祛除瘟疫?

是的,端午为纪念屈原而诞生其实是东汉末才被记载,在魏晋南北朝后定型的传说故事,虽然的确广为人知。

然而,在屈原之前,吴越荆楚之地,就已经有在五月五日赛龙舟、驱邪魔的风俗了~江绍原先生曾指出过龙舟竞渡其本质是“一种用法术处理的公共卫生事业”。

说到公共卫生,那么中国古代的草药绝对是不可忽视的一part。

清 徐扬《端阳故事图(采草药)》

宋人文天祥《端午即事》写道“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支艾。故人不相见,新知万里外。”

这就是大礼包的第一味草药艾草啦。

早在《荆楚岁时记》中,端午采艾的习俗,就被记录了下来。“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这里的艾人,是艾草被采摘之后制成的神奇样式之一,至于为什么叫艾人,有人说是找出像人图形的艾草,也有人说是将艾草绑成人形。

清 徐扬《端阳故事图(悬艾人)》

除了艾人之外,神奇的样式还有天师艾和艾虎。

《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中介绍了宋人泥塑的张天师像,用艾草作为胡须,而他的拳头,则用的是大蒜……啊!这个“天师艾”有点味道🤣

此外,更著名的是艾虎。

艾虎有的是用艾枝艾叶编成,有的则是布帛剪成的老虎上粘上艾叶。

同样在《岁时广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

清 蔡嘉《甲辰天中节图轴》

和艾草一起成为座上客的第二味草药,就是大名鼎鼎的菖蒲了!

确实,菖蒲的驱蚊功能真的是古代世界人们专业认证,不论是中国、日本、韩国这些亚洲国家的节庆活动,还是希伯来圣经《出埃及记》中,都有它的身影。

欧洲中世纪还出现过以它为配方之一的“亚伯拉梅林魔法油”。嗯,听着略微中二了。

在端午节,艾虎配蒲剑是最为常见的搭配套餐之一。

为什么是蒲剑呢?在古人习俗中,人们认为蒲叶长得和剑很相似,而剑被认为既可以杀敌又可以防小鬼,所以这样的意象和蒲叶一结合,妥了,辟邪效果猛增。

清 郑板桥

看看郑板桥的这幅题画诗“玉盎金盆徒自贵,只栽蒲草不栽兰”,画中的蒲草是不是看起来很是锋利呢?

莫高窟第323窟 初唐 游行山水

朋友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