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sara:是满足一千种欲望,还是战胜一种欲望?……
达世,若你渴求佛法,像对我的爱欲一样强烈,你可成佛,在今生,这副躯体。
这是电影《Samsara》末尾,钟丽缇饰演的女主琶玛对男主达世漫长剖白中的一句。
这是整部电影的高光时刻。前后长达15页的藏语对白,一个镜头一遍过,这也是钟丽缇从影史上的一场硬战。
在IMDb上,这部片给分高达7.8,高过李安版《色戒》(7.5),也高过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经典的《巴黎最后的探戈》(7.2)和《末代皇帝》(7.7)。
这是一部被中译名《色戒》和限制级分级耽误的顶级经典。
1.达世,你去得太尽了。
Samsara是梵语,大意为天地万物生老病死的苦难轮回,这也是佛教教义的信仰基础。
电影中文译名《色戒》,有借电影里的限制级片段趁势赚取噱头的意思。但“色”本身在佛教里包含的定义很广泛,指代一切有形的物质存在。“色戒”也是泛指,大意是摒除由感官刺激而衍生出的无限欲望。
从这种角度看,这个译名也完全可以契合电影主旨。
影片一开头,是澄净湛蓝的天。
喜马拉雅海拔一千五百米的世界屋脊,苍鹰盘旋着,突然叼起巨石傲然飞起,精准地砸死了一头羊。
僧众们从此经过,他们要去接回经历了3年3月3周零3天密宗闭关修行的僧人达世。
死亡是轮回的开始。僧人们世代修行,就是为了摒弃世俗欲念,寻求证悟,从轮回之苦里解脱出来。
于是,这成了电影里有关轮回的一个隐喻。
达世离群索居的闭关隐修结束了。此刻他坐在岩洞里,形容枯槁,须发错结。
刚出定的达世如活死人一般:肢体无法活动,眼睛需要盖上布以免被阳光灼伤。众僧侣为他喂食沐浴剃发剪指甲,让枯萎僵硬的身躯慢慢恢复生机。
这时,达世的师父阿普意味深长地说:达世,你去得太尽了。
这是一个隐喻。
“去得太尽”意味着达世对于入定过度执迷,表面看是修为已深,本质是执念难消。
完成闭关修行的僧侣会被寺里的转世灵童授予“堪布”学位头衔。达世接过学位转身,喜形于色。
与他同住一屋的桑能夜里看到达世的尘根耸立,知道他六根未净,欲求萌发。
看到被送来修行却哭闹要回家的小孩,桑能问达世当年是否也如此,达世无言以对。
酬神仪式上,诵经舞蹈中的达世瞥见一位正在哺乳的妇女,呆立原地。
师父“去得太尽”的忧虑,拿到头衔的得意,耸立的帐篷,无法直面的内心,轻易被挑起的欲念,都在暗暗呼应片头里苍鹰砸死小羊的画面。
灵童认为他需要新鲜空气,安排他去丰收节。
达世真正艰难的修行考验——与内心欲念的斗争,这才刚刚开始。
2.世间皆道场
达世与师父一起下山去参加丰收节,晚上在一农户家过夜。
夜里,农户家的女儿琶玛与提着灯的达世迎面相逢。达世慢慢地举高了灯,看见了琶玛绝世的容颜。四目相对,默然无语。
钟丽缇的美属于明艳大气的类型。在90年代的香港电影里,她总是扮演那种既性感又率真的角色,比如《人鱼传说》里的小美人鱼。
达世对琶玛一见倾心。夜里,如同无数次梦里一般旖旎,琶玛走进了达世的睡房。翌日醒来,却见师傅阿普正微笑着坐在旁边。
师父一脸了然,让达世混淆了梦与现实,以为昨夜只是又一场美梦。
回到寺里,达世的春梦愈演愈烈。师父为提点他,给了达世一张地图,让他去寻一位隐世的老僧。老僧给他看了一些春宫图——如同风月宝鉴一般,图的正面是美人春宫,换个角度看却成了鬼怪骷髅。
色相皆皮囊,欲望最终都敌不过生老病死的折磨,终会化作枯骨一堆。
最后,老僧展开一幅字,上书:世间皆道场。
似乎苦口婆心的劝诫并没有让达世醒悟过来,又或者是达世对这些劝诫有着自己的解读。
回到寺里,他冲师父说:他(指佛陀)在29岁前,仍过着俗世生活。但我自五岁起,便过着他遁世后的苦行生活,为什么?我们怎知他的觉悟,不是直接由俗世生活引起?阿普,严守僧人戒律后,应许给我的自由在哪里?我们矢志禁欲,但应许给我的满足在哪里?他曾说过,你不应道听途说,接受我的教诲,除非你明自我的立场。我们必须抛开成见,才可真正学习。有些东西我们必须拥有过,才可放弃。
事已至此,师父明白强留不得,于是告诉他:达世,你回村庄的梦不是梦。
知道与琶玛一夜春宵不是做梦,达世就再待不住了。夜里,他带着心爱的小黑狗,沉默离开寺里,却不知道师父背着身子也在为他不舍落泪。
经过河边,达世洗澡换上世俗的便服。谁知,黑狗却对他狂吠不止,转身离他而去。
他脱掉的,大概不只是一套寺院的衣裳,还有出世的纯真与信仰。
3.是满足一千种欲望,还是战胜一种欲望?
在很多电影介绍里,琶玛都被解读成了诱惑僧人突破禁忌的追求所爱的世俗少女。
这是一个巨大的误读。
回到农庄,达世与琶玛再次相遇。琶玛大感愧疚:或者我做错了,但我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安慰你一会儿。
达世说:你确定那只是片刻慰藉吗?
幕天席地之下,一次偶然的肉身布施,变成了无数次的颠鸾倒凤。
他们结婚,生子,达世彻底地抛弃了所有清规戒律,贪嗔痴的一连串欲求开始在这个曾经的苦修者身上重演,他比村里任何俗人都要俗得彻底。
他跟村里收谷的杜华争执,并将谷物拿到镇上去贩卖,为多卖的好价钱得意洋洋。
家里谷子着火,他断定是杜华放火,怒火冲冲前去理论,却被打伤。
他给孩子买城里的玩具,却被琶玛一把打碎:他(达世)小时候自己做玩具。
妻子琶玛身在世俗中,却反而是那个充满智慧的圣人。
达世计划解雇家里的帮工,因为请帮手需要花钱。琶玛答:为什么你突然迫害可怜的工人?
达世与印度女工偷情,突然琶玛回家,慌乱中他赶女工走,可女工却说:琶玛说我们早晚会发生。
儿子大冬天跑向冰天雪地,达世着急阻拦,琶玛说:让他自己发现,不要过份保护。
孩子们在水边玩耍,琶玛问:一根树枝掉进水里,告诉我,这树枝会怎样?
一群人追逐着水里的树枝,孩子答:它会沉下。
若不会呢?
它会被石头绊着。
若不会被石头绊着呢?
它会留在水中腐烂。
它会困在漩涡中,或是跌入瀑布中折碎。
若不是呢?会怎样?
终于再追不动了,孩子们沉默无言。
琶玛:放弃了吗?答案很简单,树枝会流入大海。
一支在水流中随波逐流的树枝,可能会遇到无数的坎坷挫折,经过了这些坎坷,才能汇入大海。
4.怎样令一滴水不会干涸?让它汇入海洋
关于树枝与海洋的对话蕴含着深厚的禅机,也契合了影片首尾两次出现的石头上的话:
怎样令一滴水不会干涸?让它汇入海洋。
与女工偷情后仓皇跑去玛尼堆上忏悔的达世遇到了来报丧的桑能,桑能带来了师父的信:
我知道我的业仍未完,我会再次轮回,我们会再见面。或者届时,你会告诉我,什么更重要:是满足一千种欲望,还是战胜一种欲望?
在世俗里沉浮迷失,内外交困的达世深为动容。终于,达世跟出家时一样,又在一个深夜里一言不发地独自离家,决定重新修行。
而在寺院前,琶玛正静静地等着他。
耶轮陀罗,听过这名字吗?释迦牟尼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佛祖,所有人也认识。耶轮陀罗嫁给释迦牟尼,她非常爱他。一晚,释迦牟尼离开,她和儿子路荷,他们正熟睡。他去寻求觉悟,成为佛祖。他走时,什么也没说。耶轮陀罗关怀病人。她早于释迦牟尼,救治他们,她早于释迦牟尼,理解民间疾苦。说不定,他的觉悟由她启发。或许耶轮陀罗想过,离开释迦牟尼和路荷。我们怎知道耶轮陀罗在释迦牟尼离开后,没有愤怒?没感到寂寞、悲苦?谁会想起她?当儿子路荷不断问她同一个问题,父亲在哪里?她怎么回答?她怎么告诉他?母亲怎可在半夜撇下儿子离去?只有男人做得到。达世,只有男人做得到。之后,耶轮陀罗别无选择,她抛弃过往生活,剪去头发,过着苦行生活。达世,若你渴求佛法,像对我的爱欲一样强烈,你可成佛,在今生,这副躯体。
随后,琶玛留下了恸哭的达世,空行而去。
直到这时候,琶玛的空行母(密宗中代表智慧与慈悲的女神)身份才隐晦地揭示了出来。
从一开始他们的相遇,就是一场隐晦的渡化。琶玛试图慰藉初初下山,从来没有过世俗阅历的达世;然后达世还俗她嫁给他,对他的一切欲念和欲念将带来的结局其实也心知肚明。
他从来都是那个去得太尽的年轻人,只是到此刻他才真正明白。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朋友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