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的酸奶不一定好…… – 交易者社区

贵的酸奶不一定好……

缺钱的无力感,最近频繁地出现在打工人小王的身上。

好不容易周末逛一趟超市,购物车里明明没加几样东西,结账的时候总价却轻松过了百。

爱面子的他没敢当场核对账单,等到回家之后掏出小票仔细一看——

好家伙,原来随手从货架上拿的三盒酸奶,加一块儿超过了50块。

小王这才意识到,刚刚超市冰柜里摆的,全是自己不熟悉的品牌。

平价酸奶倒也没消失,但它们基本被挤到了不起眼的位置。

占据货架C位的,变成了那些从包装到名字都透露着“我很高贵”的网红牌子。

越来越贵的酸奶,正在从年轻人眼里的“健康零食”变成一种奢侈。

01

比噱头,这届贵价酸奶们绝不认输

酸奶界的内卷,起于包装上越写越长的关键词。

从纯天然、零添加、无防腐剂这样略显拘谨的形容词,再到如今散发着中产气息的低卡、有机、无糖……

没有几个大写加粗的限定词傍身,都不好意思卖到10+。

疯狂叠buff式的吆喝让酸奶们的高贵变得有理有据,而具体到成分、产地的包装让这种高贵更可信。

你说你的奶源来自国内北纬40度的黄金奶源带,那我就把自己的专属牧场搬到国外。

让新西兰的海风略过你的舌尖;尝一口酸奶就能感受到冬季北海道的凛冽。

比完产地还可以比工艺。

当年,风靡一时的“保加利亚酸奶”和“希腊酸奶”让全国人民记住了来自长寿村的神奇秘密,也让酸奶的价格顺势往上蹿了一个台阶。

各个品牌一拥而上抓住了这个财富密码,“古法”“手制”“热处理”的前缀依然没能阻止这种地中海风情烂大街。

于是,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更北边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那里,找到了更神秘、更性冷淡的“丹麦酸奶”“冰岛酸奶”。

不是每一款酸奶都能凭借出身和制法加冕。

毕竟人们渐渐发现,不管是来自家门口的大草原还是遥远的异域小镇,吃到嘴里其实并没有太大区别。

那怎么办?

只能在成分上继续内卷。

一方面,走极简路线的酸奶越来越简。

不要明胶、不添加防腐、不用色素,最后精简到连糖都不要,彻底回归原始酸奶的味道。

另一方面,本就花里胡哨的酸奶却又玩得越来越花。

在益生菌数量上卷生卷死,一个号称“每100克乳酸菌含量大于100万”,另一个就加黑加粗表示自己“每瓶活菌数超过25亿”。

在蛋白质含量上坚持精准到小数点后一位的攀比,有品牌打出3倍高蛋白的标签,就有人坚称自己是3.1倍。

具体到加料上,各家酸奶的想象力更是惊人。

加水果、坚果、燕麦都是基本操作了。

走小清新路线的专注于加各种中产的心头好:奇亚籽、藜麦、牛油果、车厘子……

走网红路线的硬生生把酸奶变成了下一个奶茶,加冰淇淋,加麦片,加奥利奥,插根吸管就能“芜湖起飞”;

走黑暗料理路线的酸奶连香菜、鱼腥草都不放过,走智商税收割路线的又盯上了胶原蛋白、玻尿酸。

某网红酸奶品牌更是号称酸奶界的爱马仕,前段时间推出的新品“牛油果椰子燕麦爆珠胶原酸奶”定价达到了42元一杯。

各种眼花缭乱的噱头很难不让人迷惑:

选择喝这些高贵酸奶的人们到底是在喝什么?

是营养,口感,品牌,还是单纯的有钱任性?

02

卖的不仅仅是酸奶,

更是健康生活的通行证

健康,是贵价酸奶的第一要义。

从酸奶成为大众乳品的第一天,就自带健康属性。

不管是“促进消化”“维持肠道健康”“改善便秘”还是“补充蛋白质”,关于喝酸奶的效果众说纷纭。

所以早期酸奶品牌的广告宣传,通常是把产品跟肠道健康进行关联。

这样一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各种酸奶都在拼命宣传菌种概念了。

如今,酸奶身上的健康标签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维护肠道健康的层面。

低热量、饱腹感强的属性,让它能轻易地与年轻人追求的自律生活方式挂上钩;

而浮夸的起名方式、高颜值的包装、不接地气的价格又为它平添了一丝凡人勿近的身份感。

“低卡”“低糖”是害怕发胖的年轻人的心头好。

尤其是那些吃个饭都恨不得打开app计算卡路里的年轻人,对那些印着“0蔗糖”“0添加”“赤藓糖醇”的酸奶毫无抵抗力。

某品牌酸奶直接把卡路里打在了包装上

某酸奶品牌甚至由此专门推出了一款“专注型体管理的酸奶”。

这款酸奶被分为自律版和轻食版两种,据宣传说每杯只有半个苹果的热量,而且0蔗糖0脂肪。

包装上明晃晃的“≤50cal/杯”和“自律生活”标识,简直要让购买它的年轻人陷入“买了就是瘦了”的美梦里。

可惜,我们的嘴和胃早就被糖分和添加剂惯坏了。

曾经买过一款号称传统发酵的古法酸奶,入口那一瞬间,浓郁的酸味直冲天灵盖。

酸爽程度不亚于空口吃柠檬。

真正被这届年轻人追捧的贵价酸奶,得克制地维护他们的健康幻觉,却又不完全抛弃味觉享受。

根据益普索的乳品研究,78%的消费者最关注的还是乳品的口味和口感。

上道的商家立马抢占形容词高地:

追求浓郁,“三杯生牛乳才能提炼出一杯酸奶”,让你每一口都像在舔盖;

追求醇厚,“喝酸奶”变成“吃酸奶”,一杯酸奶做出奶酪口感;

追求轻盈,往酸奶里打氮气,成了传说中的“空气感”。

酸奶也不仅仅是酸奶了,有时候是冰淇淋,有时候是蛋糕,有时候是慕斯奶油,有时候是奶酪。

对酸奶的追捧,渐渐有了脱离实用主义的趋势。

凭借天然的健康光环,酸奶成了年轻人们在社交平台上展示自律的道具。

在颜值、价格上更甚一筹的网红酸奶,又为它增加了一层生活品质的属性。

热衷于分享生活仪式感的姑娘小伙们,才不会拒绝用一份酸奶轻食沙拉为自己打造精致人设的诱惑。

一切贵价酸奶的出圈路径,都围绕着满足年轻人这点暗戳戳的小心思展开:

“我喝的不只是酸奶,是健康又讲究的理想生活。”

《2019年大健康白皮书》提到,促使人们购买乳品的重要驱动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成分天然和高品质。

“纯天然”成了网红酸奶的护身符。

虽然宣传话术大同小异,但只要“天然”“有机”两个字印在瓶身上,有糖也好、溢价严重也好,统统可以被原谅。

今年1月,某豆奶品牌宣布推出一款“纯植物发酵酸奶”,同样以“天然”作为卖点。

而此前,卖矿泉水的农夫山泉也开始试水植物酸奶。

你瞧,单单一个牛奶,已经不够他们卷的了。

03

便宜奶才是普通人的快乐老家

我承认,网红酸奶们玩的小花招,成功地勾引到了一些人。

管不住嘴又不愿意彻底堕落的年轻人们,满怀信任地为它们付上三倍的价钱,换来摄入糖分时那一点心安理得的安慰感。

可标签也会骗人。

0蔗糖≠0糖。

加了水果、燕麦、坚果的“轻食酸奶”,糖分说不定比普通酸奶还要高……

乖乖按下“购买”键的人们,好像只是短暂地“健康”了一下。

也只有这种时候,超市冰柜里那些略显土气但却便宜好喝的酸奶才会显得如此可爱。

北京老少爷们儿酷爱的三元,东三省人民从小喝到大的完达山,江浙沪的光明、新希望,新疆人民两只手都数不过来的天润、西域春……

比起那些花哨且贵的网红酸奶,这些本地的朴实牌子要友好得多。

不用担心包装上暗藏陷阱的文字游戏,也不用一边喝着酸奶,一边焦虑着戒糖、减肥的flag——

毕竟,几十年前酸奶刚刚出现在国内的时候,还是一种新奇的饭后甜品。

占领大江南北小卖部的瓷瓶酸奶,是那时除了绿豆沙、糖水和冰棍之外,少有的甜蜜零食。

如今,酸奶摇身一变,从甜品变成了消食、减肥的糖分替代品。

从某种角度来说,酸奶比起年轻人青睐的其他高糖、高热量零食确实要友好得多。

但也正是因为寄托在它身上的健康期待,给了各种鸡贼概念浑水摸鱼的契机。

打着健康的旗号无限叠加起来的套路,让原本身价平平的酸奶越来越让人高攀不起。

可当各种包装、概念被玩到极致之后,喝酸奶带来的快乐却越来越稀薄。

网红酸奶用各种噱头忽悠你,只有本地酸奶接地气的价格永远让人安心。

关键是,这些酸奶三天两头就会放下自己的身价买一赠一。

去超市薅便宜的打折酸奶也是一种无法代替的快乐。

最熟悉的牌子始终那几种,就算选择困难发作,闭着眼睛买也不会踩雷。

那是摆在醒目位置,但更新换代极快的网红酸奶们无法获得的待遇。

能理解品牌想更快、更久地抓住喜新厌旧的年轻人的心和胃;

年轻人却未必真的需要从酸奶里获得更复杂、更猎奇的满足感。

虽然酸奶越来越贵的潮流已经没法阻挡,但并不是把所有讨好年轻人的元素统统叠加起来就可以。

忽悠归忽悠,钱包才是让他们用脚投票的持久动力。

如果3块钱就能买到差不多的快乐,干嘛非要掏10块钱?

朋友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