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武到底能不能实战?…… – 交易者社区

中国传武到底能不能实战?……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讲述了很多欧美以及东南亚和日本的兵击,但是却讲过中国有关的历史和情况。

那么本期填补这一空缺,就为大家梳理一下有关国内兵击的发展历史。

想要讲清中国的兵击,就必须先讲清中国兵击的历史。虽然中国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兵击在中国的历史却并不长。

究其原因,中国虽然在明清时期,迎来了武术的大发展,但是中国却并没有像日本那样,演化出专门用于练习的安全刀具。

这一情况,导致中国的民间武术练习者,在对练兵器时为了安全起见,更多只能是互相之间套路对练,而很少进行高强度的对打。

传统武术的套路对练

当然,这并不是说双方之间有高下之分,毕竟套路对练也是一种熟能生巧,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依然可以练的一手好功夫。

但不可忽视的问题是,这种套路对练在向吃瓜群众传播时,短时间或许可以帮助人们强身健体,但却难以向现代兵击一样,让吃瓜群众快速入门成为合格的兵击选手。

现代兵击对吃瓜群众更加友善

因此近代开始,许多有识之士,就开始在武术领域向日本和西方兵击学习,将当时包括护具、安全的短兵器械等引入中国。

1927年,张之江以及著名人士蔡元培、李烈钧等人明确提出“国术”一词,经申报国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中央国术馆”,并在全国各省、县成立了不少的地方性国术馆。

就此中国兵击以“短兵国术”的名字,开始登上中国的体育历史。

民国时期的短兵国术比赛

不过兵击的历史,却并不非一帆风顺,在之后由于受到一系列战争的影响,以及共和国建立后的各种风波影响,都使得兵击的发展一次次处于夭折的边缘。

不过除了这些不可避免的时局影响,兵击最大的门槛,却还是在于兵击本身,那就是——器械。

今天常见的海绵剑

就像每一个老司机都有着自己所惯用的方向盘,从民国开始,虽然短兵国术发展迅速,但是对于许多国内武术家来说,他们自己也有着自己的练习习惯。

但是从民国至今,由于海绵剑一类安全兵器都是直接从欧洲引进,因此它们的设计往往令许多武术家们感到非常的不适。

加上改革开放之后,表演性质的软刀剑先一步崛起,不仅挤压了对练用的安全兵器发展空间,更是影响了传统武术,使得武术在向着表演的道路越走越远。

今天徒有其表的武术软刀

伴随着改革开放后欧美和日本成熟的兵击传入中国,传统武术在中国的发展陷入了混乱和衰退,这也让越来越多的武术家开始致力于重振传统武术。

比如编写了《破锋八刀》的沧州武术名家马凤图的孙子马廉祯,就尝试重建民国时期的短兵国术,因此甚至不惜重金,在香港举办国术大会。

武术大师马廉祯

然而香港国术大会的实际情况证明,短兵国术的发展之路依然前途漫长,且充满坎坷。

在这场大会中,白白花光全部积蓄的马廉祯,只能改变方法,转而在广州,建立了传授国术的“健公书院”。

虽然名为书院,但是健公书院并非教授什么经史子集,而是传授(传统弓)射箭、短兵和马氏通备拳为主体的国术。

不过健公书院最具有革命性的,还不是他们量化的武术教学,而是根据中国传统武术的使用习惯,从而研发设计的一系列转为传统武术,应用到兵击之中的装备。

中国短兵(传统皮革系列)

中国短兵头盔

首先第一款属于一种质量较高的海绵剑,材质主要由人造皮革、牛皮、橡胶发泡棉硬板EVA、棉花还有尼龙棉布。

重量20-420g长度也根据使用者的年龄身高差异,分为成年人款和儿童款,前者整长96cm,围度12cm,直径3.3cm,而后者儿童款:整长86cm,围度12cm,直径3.3cm。

中国短兵海绵剑

其实只要观察这款海绵剑的外形,就可以发现它们对于传统中国剑,在外形上的再现。

同时在安全性上,剑尖内裹新疆高质量的棉花,外观采用人造皮革材质包裹设计,剑尖位置的韧性变化灵巧,弹性空间足够有效避免因强力“直刺”动作造成剑尖断裂情况。

短兵的剑身部分的内里主要是橡胶发泡棉,外观采用人造皮革材质包裹,材质软硬程度适中,避免且缓冲由于激烈对抗中击打而产生的疼痛感。

中国短兵海绵剑的剑尖

而护手的位置,则采用弹性适中的EVA,在对抗过程中,应对“格挡”、“下截”、“架”等动作时,能够达到有效防守及适时进攻。

剑手的包裹主要是尼龙棉布环状包裹方式,主要是避免对抗中手心产生手汗而导致短兵脱手。

尾部使用橡皮胶圈收尾包裹,对手柄的整体起到稳固作用,同时简洁美观。

中国短兵海绵剑的护手和剑柄

模特手持短兵效果图

另一款安全刀具,采用的是有机高分子PU、凯夫拉纤维、进口玻璃纤维材质。剑的整体材料是用有机高分子PU和凯夫拉纤维包裹着配重适宜的玻璃纤维。

得益于这种新材料的使用,具有了高强度、高耐磨、高抗撕裂性、耐曲折、柔软度好、抗静电以及透气性强、气味极低环保健康等扽特征。

最重要的是,这款仿真刀,整体重心位置处于剑身后端五分之一处,因此更加符合练习传统武术者的使用习惯。

重量约450-455g,长度整长98cm,剑身围度9cm,剑手围度10cm,手宽7cm,长9cm。

中国短兵仿真刀

仿真刀剑尖位置棱角线条分明,拥有逼真的视觉效果,同时剑尖位置采用具有弹性的PU材料包裹,简洁大方。

高弹性的剑尖有效提升了对抗中的安全性和避免因强力“直刺”动作造成剑尖断裂情况。

中国短兵仿真刀的剑尖

“盾牌”形状的护手,平顺的“喇叭”式形状设计,更加贴切手部的虎口,对抗中不易脱手及便捷腕关节动作的灵活变换。

剑手位置采用“编织”式条纹,握感舒适,对抗中不易脱落。

清晰的纹路达到美观对称效果,而尾部伴随“漏斗”式形状收尾,在练习或对抗中更加有效防止脱手情况。

中国短兵仿真刀的护手和剑柄

模特手持短兵(仿真刀系列)效果图

有了好的安全刀具,却也不能取代护具的作用。

中国短兵头盔,可以说与他们的刀具,算得上是绝配。

材质方面,主要采用了金属喷塑网壳、EPE棉、PVC软板,00D尼龙杜邦面料、仿皮绒内里、加厚尼龙外包边带、尼龙魔术贴。

产品的设计改良原理源自于“花式击剑”头盔,全方位保护头部及面部,品质过关,使用安心。

金属喷塑高强度网壳,有效保护面部,采光均匀,视野不受阻,铆钉固定,走线细腻,稳固可靠。

产品颈部位置采用500D尼龙杜邦与加厚EPE棉面料,软属透气,在高强度的防刺下,有效避震护颈。

头盔背部使用软属PVC,有效防护后脑勺部位,加厚尼龙外包边带,外观整洁大方。

头盔背部采用反扣魔术贴调节设计,方便调节松紧度,达到稳固效果,使用起来也非常便捷。

头盔两侧金属包边孔,在训练中,起到有效散热透气效果,同时保证训练或对抗中对听力效果的设计要求。

头盔内部为仿皮绒内里材料,面料质地柔软舒适,摩擦力小,透气效果佳。内衬可拆卸人性化设计,轻松拆洗,可去除汗味,卫生健康。

“健公书院”的创始人,马廉祯先生曾经说过:国术,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它可以体现我们民族的情怀,未来也会在国际上绽放光彩。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一天终归会到来。中华民族的武魂,需要我们共同铸就。

“国术”早已是中国的又一个代名词,而用这样的方式让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进而喜爱中国,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在如今这个时代,正是有了马廉祯,以及所有热爱国术的人,才能够让国术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让更多的人欣赏到,这个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传承下来的瑰宝。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