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还在写邮政信件的人们…… – 交易者社区

2021年还在写邮政信件的人们……

十月中旬,有一批网友收到了一封略带复古气息的信。信封上印着上海世博会标志性红色中国馆,贴着2010年世博会Logo的绿色邮票、一条二维码,还有一个来自2010年的邮戳。
这是一封来自十年前的信。
2010年10月,上海世博会接近尾声,在这场盛宴收尾之际,红十字会开展了一个活动——为了展望未来,给十年后的自己送上祝福,邀请游客们给十年后的未来寄一封信。十年之后,中国邮政将会帮助游客把这封尘封十年的祝福送到既定的地址和收件人的手中。
十年前,3G网络刚刚普及不久,短信是当时最便捷的联系方式,而写信已经成为了一种古典的、更具浪漫气息的沟通方式。在这个寄信活动里,大多游客都选择把这份浪漫送给自己,等待着十年后收获一份惊喜。
只不过,写下这封信的人们,很快就忘记了自己的浪漫。十年过去,就连世博会都已经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淡去,更不要说在世博会上心血来潮寄出的一封信了。
但中国邮政还记得。
今年十月十日,在这个给未来寄信活动的十周年整,2.5万封在中国邮政博物馆里被封存了十年的信件被小心翼翼地取出。经过一整个完整的挂号信流程,盖章、分发,终于完成了它们长达十年的使命,被送到了收信人的手中。
收到了十年前的自己寄来祝福的游客们,面对那份回不去的浪漫和青春,突然有些羞涩了起来。

这封突然将网友们拉回十年前的信不禁让人有些恍惚,十年里,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通讯方式的过于便利,写信,好像已经是离生活很遥远的事了。

1
“写信吧”的吧友们总好像还活在过去,他们仍然固执地将书信当作是与笔友唯一的通信方式。笔友之间的联系,除了地址和电子邮箱之外,不会有更多即使通讯的联系方式了。一旦一方没有回信,彼此就有可能失去联络。
“再见也不说,没礼貌的小鬼。” 凌晨三点,一名叫做“请奔我而来”的网友在写信吧里发着牢骚,因为一名通信已久的笔友突然失踪了。
即使是在贴吧里认识的笔友,也随时都有失联的可能。像这样的贴子在贴吧里时不时会出现,笔友们因为失去了一位通信伙伴而不甘心地在贴吧里试图找回笔友的痕迹,但他们大多都无功而返。
最终,贴子和这段依靠着原始通讯方式交流来之不易的记忆,都沉没在此起彼伏的新笔友征友贴中。
在写信吧里,几乎所有的贴子都在寻找笔友。大家在这里留下自己的年龄、性别、所在地和爱好,来寻找有相同喜好的来自远方的陌生人。
在贴吧的首页,各式各样寻找笔友的贴子在争相获得更高的关注,配上一张图片来占据更多的版面是大家常用的方法。这些贴子通常会配上一些和自己气质相投的好看网图,以吸引第一眼就气味相投的陌生人。还有一些人会选择不怎么好看的自己拍摄的生活风景照,显得更真实,更真诚。
更多的写信人选择拍下自己的信封和信纸,意为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只等待笔友的到来
和其他交友网站最大的不同,就是在笔友吧里,你几乎看不见用自拍照的形式推销自己的笔友。在见字如面的笔友之间,性格爱好是否契合,或许比长相更为重要。如果在寻找笔友的贴子里配上一张养眼的书法,那么,年龄性别都可暂且不提,纸面上好看的笔迹宛如你的门面,在这里尤为加分。
即使什么信息也不交代,只要字够好看,也能够得到很多回复
在贴吧里,越是快速便捷的交流方式,越不容易受到大家的欢迎。选择寻找笔友的写信人们,往往都更迷恋慢的状态,虽然贴吧也接受寻找电子邮件笔友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往往只会受到没有时间写信的高中生们的青睐。
在夜晚熄灯之后的宿舍里,他们躲在被窝偷偷打开手机,在微光下给笔友敲下邮件,分享自己枯燥苦闷的日常,或者一些无处倾吐的心事,再把手机藏好,带着对回信的期待继续投入高压的学习生活里。对于高中的学生们来说,写信是一种更好的解压方式。
贴吧的活跃度在这两年早已不如从前,想要找到笔友的写信人们也会选择去活跃度更高的微博笔友超话里寻找笔友。
和贴吧寥寥几句个人简介不同,点开微博,只需要短短几分钟,你很快就能够了解更多的信息:性格,喜好,所在地,读过什么书,看过什么电影,喜欢什么样的人。而在这里发一个寻找笔友的动态,只需要十分钟,就能够收到回复。
在这个中文互联网上使用频率最高的社交平台上,这群熟练掌握了现代社交技巧的年轻人选择返璞归真,在这里寻找一个月只能聊上一页信纸的陌生人。

2
可能有些难以想象,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写信的时候好像是一个很遥远的时代了。
贴吧里的用户年纪都不大,基本上都在95年到05年之间,如果年纪在90年之前,都会不好意思地称自己为老年人。这些80后出生的人们在这里寻找笔友的时候往往都有些腼腆,他们担心年轻人们嫌弃自己年纪太大有代沟,也担心自己的故事过于老旧不够精彩。
吧主暖阳正在读大学,第一次来贴吧寻找笔友的时候,他还在上初中,刚刚15岁,而今,他已经是贴吧里吧龄8岁的老人了。
在现在这些15岁的孩子们眼里,笔友是一个只存在于小说故事里的概念,他们刚刚在书本里读到了“笔友”这个陌生的词语,迫不及待地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并浏览起来,找到了贴吧这块自留地,小心翼翼地一探究竟。
这样的疑惑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在贴吧里出现一次
在他们的生活里,如何寄信或许都是一个谜题。邮局的概念也早就从原先的邮寄物品和信件的媒介,在各大快递公司的激烈竞争之下变成了徒有其名的摆设。于是,邮局、邮筒、邮票、邮戳,这些缓慢而美好的意向在年轻一代人的生活中早已荡然无存,写信这件事,也变得时代感倍增。
于是,如果你尝试去问答网站上搜索一番,类似“现在的邮局还有寄信服务吗?”“中国邮政寄信要邮票吗?”这样在早年看起来属于常识性的问题也会屡屡被认真地提出。

但或许事到如今,写信注定演变成一个复古的、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概念。去逛一逛笔友吧会发现,除了一些零星出现的广告,这里确实好像还保持这互联网兴起之前的姿态,几乎看不到什么时下热门的消息资讯,而每个月看起来最有生气的帖子,不过是吧务们发起的交友贴。
在这个帖子里,复古的气息更为浓重一些。吧友们会在这里分享自己的喜好,养鱼种花这类在年轻人身上较为少见的爱好反而会在这里出现,甚至还有一些吧友会在兴趣爱好里附上“喜欢倾听”这样看似抽象的喜好。
一位喜欢听人说话的写信人
这些在互联网飞速翻滚的浪潮里有些格格不入的人,试图在用写信的方式来完成自我救赎。

3
《玛丽和马克思》是2009年澳大利亚的一部粘土动画,是贴吧里最常被提及到的作品之一。
这部动画讲述了两个忘年交玛丽和马克思通过长达几十年的写信生涯缔结了一段珍贵友谊的故事。直到最后,这两位笔友都没有见面,但这段互相信任且毫无保留的笔友关系帮助他们渡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光。
这个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是贴吧里的吧友们最理想的笔友关系——纯洁但相互信任,最重要的是,他们不在乎彼此的身份地位,即使素未蒙面。

而这样的关系在贴吧里并不容易寻觅。带着目的来寻找笔友的人,也总会时不时出现在贴吧中。面对这类“想要在贴吧里找个对象”的帖子,吧主暖阳通常会毫不手软地在第一时间删除干净,如果对方屡次再犯,就拉进黑名单处理。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这类目的不纯的交友贴出现,而谈起这个话题暖阳显然略有怒气:“大家来这个贴吧是为了找笔友,不是谈恋爱!”
在贴吧里,不鼓励与笔友谈恋爱是一条写在吧规上的规则。但若是在和笔友的交谈中日久生情,暖阳也不鼓励大家在贴吧里分享自己的恋爱故事,以免有心人借题发挥。
除了不鼓励笔友贴吧恋爱之外,吧务们同样不鼓励吧友们之间的线下见面。根据吧友们的说法,笔友之间一旦见了面,不管是感觉良好交换了更多联系方式,还是见光死大失所望,都意味着,你或许就将失去这位笔友了。
于是,吧友们都默默地认同这这条规则,也更谨慎地对待着笔友之间进一步的关系。笔友吧就像是一个社恐患者的避难所,将他们保护在书信的背面。

4
为什么要开始写信,每个在这个时代选择了写信来沟通的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写出一封信,就像是缔结了一份契约,用纸笔立下誓言,等待着远方的回信来完整自己的期待。
有的人觉得生活太孤独,想要通过写信向远方倾诉,和陌生人往往能够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点人想要满足自己收藏来自五湖四海的故事的愿望,他们在贴吧里寄出几十封信发往世界各地,再静静地等待着惊喜的到来。也有的人说,自己就说单纯喜欢写信的感觉,在与人交换信件的过程中获得日常生活中所得不到的满足感。
在微博的超话里,有一位网友说,自己想要通过交流去了解另一个世界。

但无论他们是以什么理由开始写信,他们都在用自己的真诚换取另一份真诚。这封缓慢的跨越数个城市的信件,在最终飞到收信人手中时,能够同时抚慰两颗孤独的心灵。
写信,在互联网浪潮里早就被打湿了的词语,在他们身上重新恢复了活力。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