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药师的历史原型,竟然是中国史上的半人半神的第一名将李靖…… – 交易者社区

黄药师的历史原型,竟然是中国史上的半人半神的第一名将李靖……

贞观三年,在经过数年的精心准备后,李世民觉得时机已然成熟,终于向东突厥亮出了自己的复仇之剑。他亲自部署了五路大军,共计十余万人,剑锋直指东突厥。

李世民为五路大军选择了一位统帅,没错,这个人就是李靖。

李世民不是其父李渊,他有信心能够驾驭李靖这样的名将,不需要通过强宗室以镇天下。何况,李靖才能卓越,给人做副手本来就是屈才。所以,他让李靖节度全军,哪怕李靖此时的地位在其他几位总管之下。

次年正月,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李靖亲率大军从马邑出发,直驱恶阳岭,然后出其不意,杀了个回马枪,袭击颉利可汗王帐所在的定襄。

看着从天而降的唐军精锐,颉利可汗顿时吓得魂不附体。

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

颉利可汗以为,李靖竟然敢袭击他的老巢,必然是倾唐朝全国兵力而来。

事实上,李靖此次长途奔袭率领的只有三千骁骑而已。

不过,颉利可汗已经没有时间,也没有勇气去核实唐军究竟来了多少人,他现在只有一个想法——跑!

颉利可汗打算逃亡碛口,然而,他做梦也不会想到,按照李靖事先的安排,另一位名将李勣从云中出发,已经在他的必经之路白道埋伏好了,正等着他自投罗网。

尚未回过神来的颉利可汗,再次被人结实地被人胖揍了一顿。

反应过来的颉利可汗撒丫子就跑,直跑到铁山才停下来歇口气,清点一下人数,才发现身边只剩下了几万人。

估计是被唐军的神出鬼没搞怕了,身后的李靖和李勣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追上来,形势比人强,颉利可汗很是能屈能伸,决定向唐朝投降。当然,他不是真心投降,只是为了拖延时间,以便自己逃到漠北,等来年草青马肥,再率军南下,报仇雪恨。

颉利可汗的算盘打得哗啦啦的响。只可惜,别人也不是傻子。

李世民马上就猜到了他的意图,一边稳住突厥使者执失思力,一边派鸿胪卿唐俭出使安抚他,同时还把情况告知了前线的李靖。

对于皇帝的意图,李靖心领神会。此时他已经引兵与李勣会合于白道,两人对当前形势的谋划竟然出奇一致。

颉利虽败,其众犹盛,若走度碛北,保依九姓,道阻且远,追之难及。今诏使至彼,虏必自宽,若选精骑一万,赍二十日粮往袭之,不战可擒矣。

两人遂决定率军星夜奔袭。另一位将领张公谨表示反对,认为朝廷已经答应了东突厥的请降,而且皇帝的使者还在颉利可汗的王帐,他们此时不能进攻。

名将之所以为名将,往往比大部分人更冷酷。所以,李靖用一句“此韩信所以破齐也。唐俭辈何足惜!”堵住了张公谨的嘴。

因唐朝使者的到来,颉利可汗放下了戒心,没想到等来的又是李靖的大军。

李靖平定东突厥

直到唐军前锋离王帐只有七里时,突厥斥候才发现敌人的到来。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颉利可汗再次成了惊弓之鸟,跨上千里马就跑,连老婆孩子都顾不上了,只能任由唐军杀得人仰马翻,妻子义成公主死于乱军之中,儿子叠罗施成为俘虏。

颉利可汗再次往漠北的方向逃窜,然而,李勣又遵照李靖先前的指示,在碛口恭候他多时了。

归路被堵,身后两路大军紧追不放,颉利可汗只好带着残兵败将向西边逃亡,准备投奔自己的族叔苏尼失。

而任城王李道宗此时已经率军逼近苏尼失的营帐,胁迫他交出颉利可汗。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纵然苏尼失不想背叛颉利可汗,这个时候也只好“死道友不死贫道”,派人抓捕颉利可汗,将他交给唐军。

经此一役,东突厥灭亡,漠南再无王庭,已然成为唐朝的领土。

随着东突厥的败亡,各国君主齐聚长安朝见,为李世民奉上“天可汗”的尊号。这意味着,唐朝正式取代东突厥,成为新一任的东亚霸主。

对于这一切,李靖居功至伟。

所以,在得胜回朝后未过多久,他就担任了尚书右仆射。这是尚书省事实上的最高长官之一,也是手握实权的宰相。出将入相,证实了当年杨素所言非虚。

早在收到定襄的捷报后,李世民就龙颜大悦,当即晋升李靖为代国公,给予了丰厚的赏赐。其后,李靖回朝时,李世民还对他赞不绝口:

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

一战封神,不外如是!

技战术全面——攻灭吐谷浑

辛稼轩曾有词云: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如果让李靖来回答这个问题,他估计会慨然自信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贞观八年,唐朝西边一个叫吐谷浑的邻居开始越来越不安分了。

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遣使入贡,未返,大掠鄯州而去。上遣使让之,征伏允入朝,称疾不至,仍为其子尊王求婚;上许之,令其亲迎,尊王又不至,乃绝婚,伏允复遣兵寇兰、廓二州。伏允年老,信其臣天柱王之谋,数犯边;又执唐使者赵德楷,上遣使谕之,十返;又引其使者,临轩亲谕以祸福,伏允终无悛心。

对于这种反复无常的邻居,李世民决定出兵征讨,给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一个教训。

当年六月,李世民命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统率边兵及契苾、党项的部众,予以反击,教教伏允怎么做人。

尽管段志玄率军击败了吐谷浑的军队,但此次出师收效甚微。当唐军一撤回境内,吐谷浑的军队又开始重新侵略唐朝的边境。

面对伏允的死性不改,李世民怒了,他决定大举出兵,把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彻底打趴下。

这样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必然需要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

李世民脑海中第一个想起的人便是李靖。只是,对于李靖能否担此重任,李世民尚有一丝迟疑。

李世民的迟疑,并非是不相信李靖的能力。而是此时的李靖已经是一位六十四岁的老人了。就在不久前,李世民还因为他患足疾而赐了一支灵寿杖。

李靖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找到宰相房玄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靖虽年老,固堪一行。

贞观九年闰四月,李靖再次奉命出征,以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的身份,节度五路大军向西而来。

估计是担心像颉利可汗一样被人“直捣黄龙”,伏允非常干脆,得知李靖率军到达鄯州后,他就直接带人向西溜号。

在李靖的支持下,任城王李道宗率偏师疾行前进,在库山追上伏允的军队,双方展开殊死搏斗。随后不久,李靖亦率军赶到,与李道宗会师,前后夹击,将伏允打得溃不成军,以至于“君臣相失,父子携离”,而“斥候亦绝”。

事实证明,伏允打仗不行,对跑路却十分在行。

面对跑得没影儿的伏允,军中诸将担心粮草不继,人困马乏,纷纷建议暂且回师休整。李靖和侯君集则认为,一旦放弃,必然会像段志玄那样劳而无功,因此决定继续追击。

李靖灭吐谷浑之战

李靖率军屡破吐谷浑军,一路追至吐谷浑的国都伏俟城。而伏允则再一次脚底抹油逃跑,退保大非川。在逃跑的同时,伏允还不忘命人烧光周围的野草,使唐军战马缺乏草料,并借助高原气候,意图活活拖死唐军人马。

伏允有张良计,李靖亦有过墙梯。李靖的办法就是,俘获吐谷浑的杂畜,充作军食,此即所谓的以战养战。

五月,吐谷浑国相天柱王自赤海反攻,却先后被唐军几路人马打得落花流水。如此一来,吐谷浑国内越发怨恨天柱王。伏允之子大宁王慕容顺顺应人心,趁机斩杀天柱王,举国向唐朝投降。

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因为伏允还在逃亡。只要伏允一日不死,吐谷浑的局势就不会真正稳定下来。因此,唐军稍作休整,继续追击。

伏允以为,只要逃入了沙漠,唐军就会无计可施。然而,唐军的彪悍超出了他的想象。

沙漠中干旱缺水,连战马都难以忍受,何况士兵。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唐军刺马饮血,苦苦坚持,终于寻到了伏允的藏身地。发现敌军后,唐军顿时精神百倍,袭破伏允的牙帐,斩首数千级,俘获了大量的人马。

伏允再一次跑了,像曾经的颉利可汗那样,抛妻弃子,只身逃遁。

只不过,这一次,他的好运气似乎用光了。一连跑了十多天后,伏允的部众溃散殆尽,而且身边的人发现,再跟着这个老头已经没有前途了,于是毫不犹豫砍下了他的脑袋向唐军投诚。

当月下旬,随着吐谷浑国内的顽抗势力都被唐军击垮,李靖与各路大军会于大非川,以唐朝的名义册立慕容顺为新可汗。因担心慕容顺镇不住国人,唐军还特意留下了数千精兵帮他压场子。

李靖一生战功赫赫,能力卓越,难得的是,他从不居功自傲,性情淡泊,因此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极大尊重。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李靖名列其中,位于第八名。六年后,李靖以七十九岁高龄于家中去世,追赠司徒,陪葬昭陵。而他的同辈人物杨广和李渊早已作古多年。

民国时期蔡东藩曾对李靖有过这样一段评价:

唐初名将,推李靖为第一人。靖入东突厥,颉利受擒,及征吐谷浑,伏允走死,战功卓著,彪炳旗常,虽未始无将佐之赞襄,而调度有方,终归统帅,卫公固人杰矣哉!

诚以为,斯言是矣!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