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方式,能让你和家人在一起……
“就地过年”的倡议,将让2021春节成为一个特别的“非团圆年”。追求阖家团聚的我们,如何在分隔状态下,维系情感关心彼此呢?事实上,社交网络的发展早已让许多人实践出了“云团圆”的方式,找到了自己与亲友交流的独特方式,既有新意又有形式感。
今天的文章是一份“云团圆”指南,里面的12个人通过不同媒介,创造了和家人朋友的连接。即使相隔天涯,他们仍然实现了“金风玉露一相逢”,毕竟,团聚胜却人间无数。
ID:春良
线上酒局
老家东北,在北京工作多年。自从有了孩子,我妈就来到北京专职带娃。每到春节,独守老家的父亲会在小年之前赶来,过了正月再回去。最近,老家那边公主岭、松原都有新冠病例出现,55岁的父亲即将迎来最惨的一个年,与全家人分隔两地。
为此,我为这位“留守老头”安排了一个方案。一年一度的父子酒局改为线上,三十那天,在北京做好一桌菜,开视频电话和他对饮。
ID:沈念
烧同一道菜
元旦那天,已嫁入山西的我,跟远在河北的哥哥,在中午做了道一模一样的菜。是母亲生前最喜欢吃的烧茄子。
ID:建老师
老年外卖
13岁,我就开始在外面漂,基本不着家。2017年有一天,在电脑城当保安的老爸忽然联系我,小心翼翼地说身体不舒服,让我中午给他定份外卖,“点个最便宜的面就行”。我点了一个肉夹馍,一份揪片子。他特别开心,拍了个视频发给我。“点这么多吃不完啊,肉夹馍我晚上带回家吃!”
那之后,我开始定期给父母点外卖。每当他们不想做饭的时候,就会在家庭群里发需求。我就把手机定位调到老家,问他们是想吃凉皮还是羊肉泡馍。生日的时候定个蛋糕,母亲节的时候定束花,每一个家庭团聚的日子都不会错过。
给爸妈点的外卖
最后我妈也学会了点外卖,却不是很熟练,要操作很久,而且每次都问我,怎么查送到哪了?我问她用哪个软件点的,她总是记不住外卖平台的名字,“用的“饿了怎么办””。
饿了怎么办?饿了当然是找儿子了。
ID:蓁蓁
众筹年夜饭
去年除夕,与几位朋友都被排到上班。
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大家便一起“众筹年夜饭”。先各自认领菜单,下班后赶紧做自己认领的两个菜,端到一张桌子上,算是一起过年。
结果,吃完饭不久就收到通知,“所有人员取消春节休假,全部在岗待命”。嗯,我们都是医生。
医生的众筹年夜饭
ID:侯平平
反季节晒照
2019年,小姨帮74岁的姥姥在手机上安装了微信,希望能和我们视频沟通。很长时间,姥姥只会接视频,不会打。
疫情开始后,我被困在澳洲,至今没法回家。姥姥自己摸索着学会了打视频,我们之间的交流比过去频繁很多。我经常发一些好看的风景照给姥姥,不过她最喜欢的,还是澳洲湛蓝的天空。因为两国季节刚好相反,冬天里,她尤其喜欢我拍的大晴天,这让她觉得很新奇。
墨尔本的蓝天
ID:王小伍
秘密王者
爷爷的年龄危机感很重,35岁以后,就成了家里最沉默寡言的人。每次我回到老家,跟他都没什么话聊,爷孙俩只能大眼望小眼,相顾无言。疫情期间,我在老家待得久,突发奇想,带爷爷玩王者荣耀,没想到一向连微信都不大会操作的他,玩起游戏倒上手很快。
打王者从此成为我们爷孙俩交流的秘器。这一年,我在外工作,周末休息的时候,经常会带着爷爷打游戏,交流心得,隔着屏幕,我觉得爷爷话多了一倍。
ID:杨炫
统一换头像
毕业后,宿舍四姐妹分散各地。原本约定,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保持一年一聚的节奏,但六年过去,只聚过两次。后来我们决定,将统一换微信头像,作为宿舍团聚的象征。每逢重大节日,大家都会在群里发四处搜索来的图片,投票选出这一阶段的头像。几年了,群里聊天,完全只能凭语感判断谁是谁,经常闹出啼笑皆非的笑话。
2020一整年,我们都没能换头像,原因是去年的新年头像太成功了,一直未能找到满意的替代,几次集体换头像未遂。希望大年三十前,我们能找到满意的头像。
经常认不出谁是谁
ID:李赏
云逛街
过了75岁,奶奶似乎丧失了生活的兴致,经常说,活得这么老,很没意思,都是给儿女添麻烦。就连过年,都不能让她提起兴趣。
家里的习俗,过年是一定要穿新衣裳的,以前总是妈妈和姑姑直接买好带回去给她。有一年,我决定带她到城里的商场去买,发现一整天逛下来,她也不喊累,还是很有兴致的。后来过年,我都是带她到商场逛街,自己挑衣裳。工作日渐忙碌后,我总是踩着大年三十的点才能回家,只好让妈妈带着奶奶去商场,一边挑衣服一边打视频,我还是会像过去挽着奶奶的胳膊逛街时那样,给试穿的她做参谋。
ID:欣怡
偷看抖音
不知道什么时候,姥爷学会了拍抖音,至今发了几百条短视频。姥爷是个非常有表现欲的人,无奈技术不咋地,视频质量也不高,还很频繁,我一度在抖音里屏蔽了他。
去年至今,我在北京工作,家人的节日团圆饭我一直是缺席的。有一天,我打开姥爷的抖音,看到他的视频里正摆着一桌我熟悉的团圆饭,心思立马飞回了家里,并怀揣艳羡地给他点了赞。现在,我时不时就会翻一翻姥爷的视频,看到姥爷在视频里发的五花八门的生活日常,我也觉得好像还在家人身边。
姥爷曾经就职过的中学,加了特效
ID:朱笑笑
云春晚
小时候,每逢过年,我和堂妹都要策划大家庭春节晚会。晚会的压轴戏通常是妈妈的两段秦腔。她从年轻时就喜欢秦腔,平常只能跟着磁带练习,家庭晚会是她一年里唯一的演出机会,妈妈总是唱得很卖力。
长大后,姐姐哥哥们都有了小家,分散在各个城市,经常不能回家过年,家庭春晚也越来越落寞。但自从家人建立了微信群后,我和堂妹还是会请妈妈大年三十晚上唱两段,录下来发到群里。大家都很捧场,发红包、撒花、各种表情包齐飞,过年又热闹了起来。
妈妈和她的秦腔师父们
ID:张东
家庭视频会议
我们家每周都有一次视频会议,专门用于解决家庭问题。
早年间,我和妹妹念书,父亲在外地赚钱养家,一家人只能在过年时团聚。那时,我们一家四口过年都很少走亲戚,就围着火炉聊天,沟通新年愿景和家庭目标,其乐融融。
毕业后,我在北京,妹妹在省会上班,回家次数更少了。父母结束了异地,再度一起生活,摩擦反而变多。特别是疫情之下,两个人朝夕相对,彼此挑毛病的磕磕绊绊更明显。更微妙的是,两个人分别都有自己倾向的倾诉对象,我爸跟我,妈妈则是跟妹妹说。
我明白,家人之间的沟通出了问题。
于是,我们约定尽量每周末开一次视频家庭会议,全家人必须都在线。第一次开会,我和妹妹就建议爸妈一定要注意相处模式,不能试图控制对方。这次会开完,父母两个人的摩擦明显就减少了,会经常开车去附近的县市,看看风景。
如今,家庭视频会议已经是我们云团聚一种方式,一家人像过去围炉聊天一样,其乐融融。
ID:阿姚
母女访谈
我家在广西边陲的一个小城,贫困县多,消息闭塞,我一直渴望离开。2012年到北京读书后,觉得自己进入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对家乡的人和事,我从没有试图回望过。
七年来,我和母亲平均两周通一次话,每次都匆匆结束。疫情期间在家隔离,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些茫然,有了更多关于自我归处的思考,也开始想要了解妈妈、姥姥的人生,希望透过他们看到我的来处。今年过年,大概率回不了家,我计划通过视频先和妈妈来一次深入的访谈,去了解她生长至今的一切。我想,那可能会是我和母亲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团圆。
猫哥言,这正是:
纵然千里心不离,山河难割骨肉系;各自安好两天地,莫忘家中白发依
朋友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