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者社区|空心病是什么意思(你在培养空心病的孩子吗)……
作者:王丽芳 来源:微信公众号:知心游心理(ID:zhixinyou123)
空心病是什么意思
空心病,由原北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徐凯文提出。他在2016年的一次北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统计中发现,那些在千军万马中闯进高端学府的大学新生里,有40.4%的人表示生活没有意义,呈现出一些典型的抑郁表现,但是比抑郁更可怕的是,他们内在是空的。药物对他们没有作用,还有一些极端的人可能会放弃自己。
这些学生觉得人生迷茫,不知道活着的意义。在那些岁月里,他们拼劲全力去战斗,看着朝气蓬勃。在以往的岁月里父母家长都不会认为孩子有问题,而且会以他们为傲。但是一旦达到这个目标,身上的动力似乎一下子就卸下来,完全成为游走的“行尸走肉”。
还有一些人,一辈子都在追逐不同的目标,永远不能满足,他们可能从来没想过生活的意义,因为他们不能让自己停下来思考。一直像“陀螺”一样,不停的旋转。这像不像是对“目标”上瘾?或者我们会感觉身边有些人,对工作“上瘾”。
当然还有很多父母对培训班“上瘾”。当双减政策下来时,这些父母就变得惴惴不安,因为“戒断上瘾”毕竟有比较强烈的副作用。
01
上瘾 · 空心
在这里我们要展开说,为什么会有“空心病”,为什么他们会“上瘾”?
空心病和上瘾背后的心理机制基本一致:没有内在的真实体验感。
那些对目标的追求,对外在价值的需求,导致了他们在活动中不停的去追求结果。他们想要那个结果,但是想要的东西一旦达成,就会陷入迷茫。空心病的孩子在“想要”达成后,需要自己发动对生活的探索时就变成了无头苍蝇。而那些上瘾的孩子,在“想要”达成后,还会有更多“想要”的东西,而这些不停的“想要”就让他们进入无限消耗中。
就如毒瘾一样,刚开始小小的刺激就容易满足,但后来就需要越来越大的刺激。最近网络上特别让人迷惑的明星故事,赵薇夫妇,可能也有金钱上瘾的问题?他们已经不是在享受那个过程,而是为了达成目标而获取更多的刺激。
那么我们生活中是否经常让孩子感受这个想要呢?当孩子成绩稍微进步了,就告诉孩子可以再努力点。当孩子表现好一些,就可以再好一些。我们以结果为导向,肯定并表扬孩子,却在无形中,加重了这种“想要”的机制。
不仅仅是家长,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何尝不是经常会这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呢?只要达到这个绩效就行了,只要拿到这个证就好了,只要能升职就行,只要买个房子就好了……我们给自己也往往用结果导向,比如去哪里旅游,可能只是觉得别人都有,那我也得要。可能你并不喜欢游人如织的街道、风味怪异的特色小吃……但为了别人有,那我也得体验的“想要”,让自己成为了旅途上的抱怨者。
脑科学里有一条回路,就参与“想要”的进程。它由中脑和多巴胺来控制神经回路,多巴胺很多人都知道,是一种奖励物质。毒品可以给你直接的多巴胺,都不需要外界的刺激。而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可以刺激出多巴胺,但是因为身体的适应系统,如果要持续感受到这种快感,就需要不停的刺激,而且阈值越来越高。人,也就变得越来越难以满足。
高考是最刺激的学习回报进程,因为我们都太看重这一道关卡了,从小学开始军备竞赛,十几年的学习进程,还有什么能比得过?过了这一道刺激,试问还有什么能够有更强大的回报?空,似乎也就变成了必然的结果。
游戏成瘾也是如此,不停的打怪升级,在这个过程里,可能并不是游戏本身有乐趣,而是不停的刺激,获得的道具和奖励,让人欲罢不能。而那些容易上瘾的人,是否也在生活中,容易沦为“想要”的奴隶呢?
但是,很多人在玩游戏时,能够享受那个过程。去探索更新的策略对付怪兽,感受团队彼此的配合,享受每一次游戏过程的进步体验,这就不是上瘾,而是喜欢。只有当他们玩游戏玩到失去感觉,只是为了升级而升级,获得装备而有资本炫耀等等,那就是一种上瘾的“想要”。
所以我们如果不分清楚“想要”和“喜欢”,就会迷失在空洞和无价值感里。
02
想要 · 喜欢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或者让我们自己不要经常被“想要”这条神经通路所挟持呢?
增加“喜欢”这条通道。
喜欢的脑回路是大脑的阿片系统、初级感觉和估值前额叶区域相连,这是大脑更原始的系统。他们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愉悦,当你越来越多的从事这项活动,能够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乐趣,那种一般人体验不到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在从事你喜欢的活动时,更容易进入心流的状态。
因为“喜欢”这套通路更原始,在出生之后就一直在运行,所以它不需要人为的塑造。作为父母就是要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系统。这个系统可以让孩子自由的探索周遭的世界。
“想要”,是行为训练的结果,而“喜欢”,自我成长的结果。你有没有发现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玩很简单的玩具也能很久,而且变着花样玩。他们能够去钻研看上去很简单的事物,一遍遍的拿起扔下,一根小棍,一个洞,都值得钻研。这些过程就是在增加喜欢这条通路的体验。因为这个过程是大脑自发的过程,但是如果环境不够安全,比如父母总是担心孩子玩简单的游戏没有意义,或者担心他们发展太慢,或者家庭变故等等,让孩子没有办法安心去探索,转而去追求父母觉得有用的游戏,也就变成了“想要”。他们为了获得父母的认可,想要达成父母的期待。
所以回过头来,父母如果无条件支持孩子,那么孩子才能“喜欢”。如果父母总想引导孩子,孩子就会变成“想要”。
无为而化,作为父母也需要练就一身硬功夫。能够稳定的支持孩子,而不是想要引导孩子。
参考资料:万维钢. 精英日课4. 得到.《“想要”还是“喜欢”:什么是上瘾》 作者简介:王丽芳,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知心游心理(ID:zhixinyou123),青少年儿童心理咨询,成人心理咨询,心理学培训。承接各类企事业、机构等团训、心理拓展、讲座、课程等。如您有需要了解心理咨询师成长体系、心理咨询相关事宜,请联系我们:电话:0571-86603093,手机:19941462621,欢迎来电洽谈~
本文《空心病是什么意思(你在培养空心病的孩子吗)》由(✅finnciti.ngnvip.com)整理或原创,感谢您的阅读。
随机文章
新站快速排名
vista怎么样-Windows Vista真的有那么烂吗
暗黑三刷钱-《暗黑破坏神3》金币套装极限刷金币攻略
Google hacking语法(hacker技术手册)
漏洞扫描工具OpenVas-web使用教程
甘孜网(“心理学”是小姐姐还是小哥哥?)
小小课堂:域名提交搜索引擎及阿里云域名备案流程
梦幻西游讲真商人这个价格也想收元宵 这是认真的吗
百度搜索“”即可找到本站,微信搜索“✅finnciti.ngnvip.com”关注公众号。( ✅finnciti.ngnvip.com )文章来源:ID:17710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