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最重要的水源地,缺水了…… – 交易者社区

广东最重要的水源地,缺水了……

▲广东河源新丰江水库大坝。

最近,很多人通过新闻知道了东深引水工程,知道了香港的水原来是“翻山越岭”从东江引来的。

其实不止香港,深圳、东莞、惠州以及广州增城、黄埔等地,主要也依靠东江供水,一条东江滋润了广东约4000万人口。而东江水主要汇集于龙川县合河坝村至博罗县观音阁的中游段河源市境内,其中位于河源的新丰江水库被视为广东最重要的水源地,它的另一个名字更广为人知——万绿湖。

▲由于水位线持续下降,万绿湖畔的明清古遗址“重见天日”。

近几个月来,由于河源境内持续干旱少雨,高温不断,万绿湖的水位从112米的丰水位一路逼近93米的死水位,降到了近22年最低。

河源,一个为保护水源而建立的市

河源,顾名思义,是江河之源的意思。这里的江河之源并非指东江之源,而是指“三河之源”。唐朝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载:“河源,本汉龙川县之地,齐于此置河源县,以县东、北三百里有三河之源,故名也。”三河指的是连平河、忠信河、新丰河,三河汇成新丰江,从西向东绕河源城区而过,与自北向南流经河源市区的东江在城东交汇,使得整个河源城区三面环水,如同一个浮在水上的木筏。

▲新丰江与东江在河源城东交汇。

其实东江源头并不在河源,而在江西省寻乌县。在那里叫寻乌水,向南流入广东境内,在龙川县合河坝与安远水交汇后才被称为东江。之后,东江流经河源市、惠州市、东莞市,在虎门入海。

▲东江源头——寻乌水。

东江源头虽然不在河源市,但河源毫无疑问是东江主要的集水区。河源市1988年才成立,之前只有河源县。由县升级为市,下辖龙川、东源、紫金、和平、连平、源城等五县一区,面积达到1.56万平方公里,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统一管理,更好地保护东江水源地。

河源市地处粤东北山区与珠三角平原的结合部,北部粤赣边境南岭逶迤,西北九连山脉高耸,中部罗浮山脉自东北向西南斜贯而过,南部则有莲花山脉盘踞。整体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岭之间有狭长的盆地相间,成了河流最好的通道。

▲河源市地势图。

河源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充沛。大量雨水从漫山遍野流下,汇集成近百条大小河流,最终百川合一,汇入东江。河源市87.5%的地域都属于东江流域,只有少部分地区属于北江和韩江流域。东江沿着罗浮山麓奔流而下,全长562公里,河源段就占了45.5%。位于东江支流和干流上的华南最大的两个水库——新丰江水库和枫树坝水库,也都在河源市境内,对调节东江的水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河源市因东江而立,为东江而生,它的命运自诞生起就与东江绑定在了一起。这里的水是否充足、安全,直接关系到大湾区几千万人口的饮水问题。

▲东深引水工程输水管线。

一座水库的角色转换

作为东江最大的支流,新丰江发源于韶关市新丰县小正镇七星岭,与连平河交汇后自西向南切穿九连山脉,与从东北而来的忠信河汇合,流入东源县境内半江。之后又收纳了数十条小河流,通过亚婆山峡谷穿越罗浮山脉,最终汇入东江。

▲雨雾迷蒙的新丰江。

新丰江干流只有163公里,但集水面积多达5813平方公里,流经地区多山岭,因此坡陡、流急、水量大。在九连山脉与罗浮山脉两山夹持之间,众水汇集,落差较大,正是建设水库和水电站用以发电的好地方,也可以有效缓解东江的防洪形势。新丰江流域降雨80%集中于汛期,是历史上东江中、下游洪水的主要来源之一。1958年,作为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重点工程的新丰江水电站在亚婆山峡谷开始兴建。1960年大坝建成开始蓄水,第一台发电机组投入运营,新丰江水库由此形成。

新丰江水库设计洪水位121.6米,正常高水位116米,死水位93米。为了建设水库,沿岸10余万群众迁离了家园,18.4万间房屋、42.5万亩山林、17.9万亩良田被淹没,昔日丰饶的鱼米之乡变成了万顷平湖。建成后的水库水域面积达370平方公里,一跃成为我国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

▲新丰江水电站。

建设新丰江水库的最初目的很明确:发电和防洪。在第一台机组投入运营后,1961、1966、1976年,又有三台机组相继投产发电。截止2009年底,新丰江水电站已累计发电409.47亿千瓦时,为河源乃至整个广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防洪方面,新丰江水库也居功至伟。水库有效库容64.91亿立方米,可以预防千年一遇洪水。就在水电站修建中的1959年,东江博罗站发生百年一遇的洪水,导致中下游全面溃堤,损失惨重。而自1960年水库建好之后,半个世纪以来,东江再没有出现过全面决堤的场景。

▲惠州境内东江暮色。

随着能源结构的不断发展,对东江流域水电的依赖程度明显降低。而随着下游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迅猛增加,当地生活和工业用水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于东江的供水越发依赖。作为东江主要水源地的新丰江水库,主要使命也从发电变成了保障供水安全。

早在2002年,广东省政府就明文规定,将河源境内的新丰江、枫树坝两大水库功能调整为防洪、供水为主,兼顾发电、航运。这一转变,其实从1988年河源市成立就已发端。河源立市以来,并没有承接来自珠三角的众多产业转移,而是坚持绿色发展,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在发展经济上作出了巨大牺牲。河源因此成为广东仅有的无酸雨地区,地表水常年达饮用水一类标准,新丰江水库也成为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曾扎根浙江千岛湖的农夫山泉,也被吸引来了万绿湖取水。

万绿湖,为何“绿”得这么精彩?

新丰江水库又名万绿湖,因这里四季皆绿、处处皆绿而得名。这“绿”不仅指湖中有三百多个绿色小岛,周边遍布亚热带原始次生常绿阔叶林,更因为这湖水也绿得多姿多彩。

▲万绿湖处处皆绿,四季皆绿。

“若问人间多少绿,万绿湖上十万色”。万绿湖的绿千变万化,从湖岸向湖心望去,由近到远渐渐转淡,呈现出墨绿、深绿、浅绿、淡绿等。在青翠的山林映衬下,置身这壮美的水域,有如置身“绿色海洋”。不同季节去也会看到不同的绿。

万绿湖的绿跟其中叶绿素的含量有关,叶绿素的含量则跟藻类的生长情况有关。总体来说,湖心全年的叶绿素含量最低,狭长的库湾及水库边缘水域的叶绿素含量较高。

▲万绿湖畔生长着大片椎树林。

万绿湖边缘水域叶绿素浓度高于湖心,原因是汛期水位与枯水位之间的水间带植被无法生长,水位升降造成水土流失,营养盐浓度高,水藻生长旺盛。而新丰江水库开闸情况较少,水力滞留时间长达两年,流速慢,藻类活动范围不大,因此不同区域绿色差异明显。大坝区由于水流流向使藻类聚集,看起来也比较绿。

湖水的绿四季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季节水体温度、光照强度、降水量、营养盐含量等因素的变化也会影响藻类的生长。以湖心来看,丰水期光照充足,大量降雨给水体带来了氧气和营养物质,并且是旅游业、养殖业旺季,理论上藻类数量更占优势,但叶绿素浓度却低于枯水期。这是因为丰水期的降水稀释了库心的叶绿素浓度,而高温使得高温耐受能力低的藻类无法生存。枯水期虽然光照减少、温度降低,却适合微囊藻等藻类的生长。丰水期优势种群为蓝藻,枯水期主要藻类为甲藻、硅藻、鼓藻等,蓝藻体积远小于后面几种,因此冬天的湖心看起来比夏天更绿。

▲湖水中的绿色主要是各种藻类的颜色。

万绿湖虽然很绿,但并没有出现人们担心的水华现象。在大量雨水稀释下,水库库心一直保持着贫营养化的状态,营养盐含量较低,限制了藻类的生长。不过上游的忠信河流域养殖业发达,饲料和动物排泄物产生了大量有机物和腐殖质,使得该河段营养盐丰富,曾出现过一定的水华现象。近年,当地政府通过加强对养殖业的管理,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万绿湖中,惊现“红色雅丹”?

今年年初以来,去到万绿湖游玩的游客会发现,在万绿之间,湖中竟然露出了一块块红土层,远远望去,如同“水上雅丹”。

▲万绿湖中露出了一块块红土层,远远望去,如同“水上雅丹”。

这并非什么稀奇现象,而是由于入冬以来久旱少雨,加上气温回升蒸发加剧,万绿湖的水位连日下降,在3月初甚至降到了93米的死水位。这是22年来万绿湖的最低水位线。由于水位线不断降低,水库边缘淹没的大批古文物“重见天日”,但更引人注目的,是湖中小岛“浮”出水面的裸露土层,这些土层以红色为主,呈现出神似“水上雅丹”的惊人景观。

▲红土源于远古时期的花岗岩丘陵红色风化壳的残积物。

裸露的红土源于远古时期的花岗岩丘陵红色风化壳的残积物,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积累,形成了层状、带状或斑块状,覆盖在丘陵顶部。当年水库蓄水后,这些低矮的丘陵淹没于水中,裸露出来的部分成为一座座小岛。常年出露的顶部被绿色植被覆盖,而常年隐于水下的红土层则少为人知,当重见天日后,在周围无边的绿的衬托下,才让人觉得十分陌生。

如果不是今年的干旱天气,可能我们很多年都看不到万绿湖的这另一面精彩。不过,还是期待着雨季快快到来,让万绿湖再次丰盈起来吧。毕竟比起奇景,我们更关心有没有水喝啊。

▲期待雨季早日到来,万绿湖再次丰盈起来。

朋友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