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的本质……
心理学:无论你长得多好看,一旦“自闭”,就没人会喜欢你
魅力的本质是社会化?长得再好看,一旦自闭就不会有人喜欢你?
如果不在具体的社会群体或语境范围内,一般人还真不能理解,以上两句的逻辑关联在哪里。
思维碎片化,理解碎片化,逻辑带断裂,是观点表达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修正一部分表达,让意思变得更清晰。
魅力本质 = 社会化?
什么叫社会化?
社会化(socialization),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以形成人格特征,并适应社会和积极作用于社会的过程。
社会化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社会化这一过程,个体将能够学习到社会中的标准、规范、价值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行为。
个体的社会化是一个持续终生的经验过程。个体的社会化进程,往往依赖于以下三个因素:
① 自然基础。首先是健全的神经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大脑,可以说,它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必要的自然前提。
② 社会基础。这里所指的是社会生活条件,其中包括社会生产方式、政治和法律制度、社会规范、价值体系、信仰体系、风俗、种族和民族、家庭、学校、群众、宗教、职业、以及其他社会团体或组织。在这些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社会生产方式。
③ 实践活动。个体的实践活动,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内因,也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动因。
总体而言,社会化是个体走向社会,融入现实社会的基准起点。整个社会化过程,其实就是个体在社会文化熏陶下,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个体一方面接受社会的影响,受到社会群体信仰与价值观的浸染,并从中学习生活、生产技能和行为规范,从而适应整体社会环境。
另一方面,个体也将反作用于社会,通过自身独特的信仰、价值观以及人格特征,逐渐对他人、社会产生影响,从而改造旧的社会文化规则,创造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新文化规则与秩序。
所以,对个体而言,社会化就是一个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而对社会整体而言,个体的社会化也是一个约束和反作用力的过程。
所谓反作用力,自然体现在个体所展现出的魅力、价值、创新等层面上。即: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不仅学习,也反作用于社会整体。
这种反作用力就是个体所展现出来的魅力。
关于魅力,《辞海icon》中解释为一种极能吸引人的力量。从词源和性质上来看,“魅力”具有神秘性,它是一种神圣天赋或魔力。
而在中文中,“魅”则是传说中物老成精且能作祟祸害人的精怪。在做动词时,“魅”通“媚”,有迷惑他人之意。我们日常所熟知的“魑魅魍魉”均为鬼字旁,说明其含义均都与精怪有关。
至此,魅力一词,到后来已经失去了神圣天赋和魔力的意思,而逐渐演变为单一的好的意思,从心理学层面而言,魅力是指对人有极强的吸引力、影响力,被人所喜欢和热爱的一种品质。
当一个人美好的精神内涵、高超的综合能力,与外在形象的美好融为一体,就会造成一种令人愉悦的吸引力。
在现代社会中,从心理学层面来讲,魅力越来越多地指一个人对其他人的吸引力,更是一种综合特殊的能力。并且,当人们发自内心地认为一个人有魅力时,不仅是指某一个方面的能力,而是指这个人许多能力的共同体现,如气质、性格、品味与人格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从社会化和魅力的内涵与外延来看,说魅力的本质是社会化,是有一定道理的。
毕竟,社会化就是大众都习惯和喜欢的程度和层面,当一个人的魅力抵达到大众平均的欣赏空间或水平,自然会受到赞赏和欢迎。
好酒也怕巷子深?
一个人有没有魅力,魅力指数多少,他/她自己大概率是不太清楚的。
因为,如果这个人不与社会接触,不够社会化,没能与大众所熟知和认可的程度保持一致,那么他/她的行为、举止、言论将有可能与大众审美脱节,这种脱节会导致大众对他/她的误解,甚至是反感。
举个简单的例子:李子柒的古风唯美田园生活,一直都受大众欢迎和喜爱,其产生和流行背景,则是近年来大众对质朴生活的向往,对极简生活方式的推崇,以及国潮的兴起。
种种社会背景因素,在人们的心中形成了渴求洼地,而李子柒本人也是一个重度古风唯美爱好者,个体兴趣与时代诉求一拍即合,自然满足了大众需求,受到大众的喜爱。
但反过来说,如果李子柒的田园古风式生活出现在80年代或90年代初,则可能不会受到人们的推崇和追捧。
毕竟,那还是一个刚刚开放,追赶世界速度的初始阶段,大部分国人连温饱尚且不能满足,根本不会顾及和满足精神需求。因此,魅力这回事,最主要还是看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时运。
朋友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