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自己…… – 交易者社区

什么叫做自己……

“做自己”是一个我们经常听到的词,但什么才是“做自己”?
同事小丽跟你关系不错,她请你帮忙写个方案。你没什么安排,这个方案也用不了很长时间,但朋友劝你:难道你也想当那种有求必应的职场老好人?要勇于拒绝,做自己!
这个时候,怎么做才是“做自己”?
铭伟最近毕业找工作,老爸给他发了一条招聘链接,他不想让父母干涉自己的职业选择,看到消息就秒删。但其实,那条链接里有他本身感兴趣的职位。
这种情况下,他到底有没有在“做自己”?
“做自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命题。在搞清楚什么是“做自己”之前,我们可能要先知道什么不是“做自己”。
做自己≠“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
在说到“做自己”时,不得不提到另一个现在经常被提到的词:讨好型人格——一种习惯为了他人需要牺牲自我需要的状态。 压抑自己的需要,肯定是不舒服的,时间久了,一个人厌倦了这种对自我的压抑,开始意识到这种状态是有问题的。“做自己”,是讨好者们的一种自我宣示,这意味着他们开始重视自己的边界,从一味关注别人的需要,转而开始关注自己的需要。
这就构成了人们对“做自己”的第一个误解:做自己,就是只考虑自己的需要,不考虑别人就是自私。 但其实,真正的“做自己”并不是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有时,一定程度的“讨好”甚至能让人们更强烈地感受到真实自我。 什么才是“做自己”:发自内心地满足别人,也是一种“做自己”。 有句话你可能也听到过:对别人诚实,首先要对自己诚实。这意味着在看到他人的需要和标准之前,我们首先要看到自己的需要和标准,这样“先己后人”的排序,其实就是“做自己”。
判断回应外界需求的行为是“做自己”还是“讨好”,关键还是要回到内心的意愿。发自内心地想要帮助、满足别人,也是一种“做自己”。
回到开头的例子,怎么才算做自己,其实要看你内心的真实感受。如果你本身就喜欢帮助别人并且乐在其中,帮忙其实就是“做自己”;明明心里不乐意,但觉得不能拒绝别人答应帮忙,这才是“讨好”。
做自己≠“谁也不靠”
还有人把“做自己”理解为“只靠自己”,觉得做自己就不能依赖别人。
独立自主当然没有错,但一个人要真正地“做自己”,不能没有“别人”。“做自己”,其实也需要他人的帮助。
我的一个女性朋友前段时间在跟一个男生约会,对方各方面条件都很符合她的标准,但见了几面之后,朋友告诉我她觉得他们俩没什么可能。我问为什么,她给了我一个特别典型的回答:我觉得他喜欢的并不是真实的我。
朋友这样的感受,也被心理学家研究过。在一项亲密关系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人们能够在与另一半关系中验证自己。有时,一个外在表现很优秀但自我价值低的人,越因为“优秀”被他人喜欢,可能越会有想要逃离这段关系的想法。
当一个人在人际互动中的行为得到了外界的理解和支持,这种正向的反馈会让他更愿意表现出真实的自己。
什么是“做自己”?“找到支持真实自我的环境”。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仅是因为相互吸引,也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可以舒服地做自己,展现在其他地方很难展现的那个“真实自我”的部分。
做自己,不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更像是一片彼此支持的树林。在这种支持性的环境中,“真实自我”才能舒展地生长。
我们常常把“做自己”作为一个口号,但其实真正的“做自己”,意味着一种成熟的心理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一个人既能跟他人有清晰的边界,又能保持一定的弹性;不急着反抗,而是始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温和地坚持;既独立,也懂得寻找滋养自己的环境,更舒展地“做自己”。
一切从内心出发,顺从自己的良心。
虽然很难,但非常值得努力。

朋友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