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个普通人,这有什么好羞愧的?…… – 交易者社区

我就是个普通人,这有什么好羞愧的?……

引用
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普通学的实践方式,那大概就是做个人吧。

我硕士毕业了,现在看门。”

在豆瓣“普通学”小组上,许多位“普通人”正在说出他们的故事。

“现在看门”的这位研究生,网名叫月冷川寒。他介绍当下的自己:

“每天走路上下班,下班以后就回家,周末有空就在床上躺着……我现在已经彻底放弃读博和去大城市发展的念头,也没其他长远理想,就想在家附近这单位普普通通过下去了……”

这种放以往必会被定义为“一眼望到底”的生活,今日却让无数网友为之向往。评论中有人这样回复他:“慕了,和自己彻底和解了。”

创立于今年3月底的“普通学”小组,如今已有两万多名“正在,或是已经与自己和解”的组员。

申请加入的新人,无需对暗号,也不必等待审核,他们只是普普通通地,见证着彼此的普通。

组长写下了建组的初衷:

“我们早已习惯了被教育如何努力追求成就,做个成功者。但却鲜有人告诉我们,在此之前,如何接纳自我,如何做一个珍贵快乐的普通人。”

“普通学”小组的出现或为一种信号,在声浪汹涌的内卷和躺平之间,普通人开始努力自洽,并以此自救。

难以置信,我只是个普通人?

你在什么时候发现自己其实是个普通人?

越是直击灵魂的提问下方,回答也越是扎心得千奇百怪。

有人还挺早慧,在跟着电视比划了一通手势,结果发现自己并没有和主人公一样变身时,便已顿悟。

有人擅观察及对比,尤其是当期末,到了老师要给学生学评语的时候,他发现死党们都是“成绩优异”,而自己只有“善良”。

人人必经的平凡三部曲。

数据显示,每年高考会将全国6%的学生送进一本高校,其中能进985的只有0.79%,考进清北的,仅占0.03%。

这也意味着,剩下大概99.97%的学生,会在意识到上清华还是上北大不会是自己该有的苦恼时,收获人间清醒。

即便是常年被清北或985精英气氛包围的教授们,也有可能通过自己孩子,第一次了解“普通”的深刻含义。

最近上了热搜的“北大教授吐槽给女儿辅导作业”。

相信在说出“我儿子在我的精心培养下,差点没考上大学!”这样开朗的话之后,他们对普通学的参悟也能更上一境界。

而对于那些写作“成年人”,实则脆弱的大多数而言,一则无人点赞的朋友圈、早高峰没挤上的地铁、失眠夜找水喝却不小心踢到冰箱的脚趾头,都能让他们委屈无比,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对这世界规则与自身能力的怀疑当中。

有时候,超级英雄也不是非常完美。

普通属性的觉醒,也并非都这么“幻灭”,在一些人看来,普通也可以是“解脱”。

一位知名女学者曾说,她作为一个母亲的座右铭,就是要坚信自己的孩子会长成一个普通人。

有了这样一个心理建设,她便成功将自己从虎妈的战车上解绑,且获得了做母亲的自由。

公众号WhatYouNeed也曾邀请11位“决定和自己结婚”的女生说出她们的故事。其中一位新娘回忆起她过去的生活:“在北京工作的时候,我几乎没有时间,去正常、甚至缓慢地吃一顿午饭。常常中午忽然有会议,就耽搁不吃了,或者等到 2 点再扒拉一口。”

可突然某一天,她又问自己,人的工作量有大到必须每天中午 12 点或者是晚上 6 点开会解决吗?

但有些时候,普通人却也能创造出小小的奇迹。/《浅田家》

普通人就是什么样的人?我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究竟什么是正确?

翻看普通学小组的一篇篇“讲义”,你还能发现不少哲学终极三大难题式的疑惑,网友们尝试将“成功”与“普通”,再次放到同一个天平上称量。

一篇加了精华的帖子里,作者写道:“每个人都是特别的人,每个人身上都既没有写着绩点,也没有印着工资条……你所有的收获不会全是因为你运气好,别人的偏爱却是因为你值得……”

他说,我们的价值、情绪都需要被肯定,我们的天性也需要被承认。“普通人是一个人。而不是什么成功或失败的概念。”

可以看出,在普通学的语境下,“普且信”成为了褒义词,快乐、释怀、和解,才是网友们普遍追逐的终极目标。

不普通的人都在做什么?

生生不息的互联网毒鸡汤中,这一句就颇为著名:“你只有不断奔跑,才能停留在原地。”

这话本来只是《爱丽丝梦游仙境》红皇后的一句带有现实写照的台词,却逐渐“进化”成了进化论法则,“不进即是倒退,停滞等于灭亡”。

直至今日,这句话又常常以一极简又精准的动词,普遍作用在我们身上——内卷。

目前最被广泛认可的“内卷”释义也许来自人类学家项飙。他将内卷比喻成“一种不允许失败和退出的竞争”,其起因是“人们的目标和评价体系高度单一,竞争方式也高度单一”,从而导致“进入其中的人只能在日趋白热化的竞争中,继续向前”。

这种理论也被称为“红皇后假说”。/《爱丽丝梦游仙境》

回顾过去,结果导向模式几乎无间隙地出现在我们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先是成绩、排名,后来又变成了财富、声名、权力、地位……

为了这些光鲜亮丽的“未来”,我们可以为在紧迫的倒计时里带薪蹲坑,靠一套学区房的豪赌翻身人上人;更不忘在家长群里发送友好社交表情大礼包,完成每日的夸夸kpi。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还总有人不忙着思考人生或做梦,而是沉浸在自己朋友圈的凡尔赛包装中。

可他们一旦看到别人分享出更高配的生活,误认为那也是他应得的,等再回到“一无所有”的白日现实中,便只落得一身焦虑。

讨论焦虑的影视作品,往往也有不少“骗人话术”。/《小舍得》

这样的焦虑大概率不会出现在心虔志诚的成功学信徒身上。毕竟这批人对世间万物都可套用同一条公式这事深信不疑,口号与鸡血在手,成功我有。

“坚持不渝”、“锲而不舍”这些美好的词语,都被诠释成为了痛苦的麻醉剂,就好像只要他们不停下来,就不会有失败的一天——虽说成功也具备很强的不确定性。

如果说成功学信徒有什么显性特征,那大概是他们都喜欢学“成功学之父”卡耐基的标准动作,张口闭口情商与谈话艺术,时不时赴一些“骗子聚会”,然后晚上会在《人性的弱点》进入第二章之前入睡……

戴尔·卡耐基

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近以高调姿态躺下的年轻人们。他们意识到“将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只是一种期许,而非真相,索性以毫无波澜的内心,应对充满惊涛与骇浪的环境。

太宰治做牙疼状说出的那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几乎可谓是躺平的内核。

太宰治

除此之外,迅速放弃爱与劳动的托翁和沉迷打牌的胡适,也曾是同道中人。

但在最近,青年们的心境又被发现正与男神基努·李维斯趋于一致。

不停奔跑、双手抱胸、牙疼托腮、出现计算紊乱,以上就是部分“非普通人”的常见动作。

我想普普通通地呆着就这么难?

由内卷青年和躺平青年构成的世界是怎样的?

对成功学的盲目崇拜,使人都变成了打工人、工具人。率先躺下的那批,本该属于他们的资源,会被内卷人迅速瓜分。

所以在这期间,一大批“假躺人”也正在猥琐发育,他们看似卧倒,实则时刻绷紧了腹肌,就等着别人放慢脚步那刻,好一个鲤鱼打挺翻身。

一个极度残忍的恶循环由此产生。

而普通学更像是人们在主动跳出这一循环后,发出的冷静思考。

冷静想想,小时候上兴趣班,究竟是因为我们真感兴趣,还是因为小伙伴也报了?

大学选专业,究竟是因为我们喜欢、擅长,还是因为这专业容易就业?

你找现在工作,究竟是因为自己满意,还是因为家人满意?

我们,究竟是在为自己活,还是为许多其他人而活?

TVB《寻人记》中的伟约瑟大叔曾经走红互联网,他认为人生永远有take two,将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谁说考试一定要考第一?人生事事要争第一?

去年11月,一场谈及“教育价值”的公开演讲提到:“人生的目的并不是越高、越快、越多,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反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依照他人的标准,来找寻自己的位置,一味地逃向大众观念中“更安全的地方”,那势必会造成“踩踏式的竞争”。

项飚也提出过相似的观点:“在比较成熟的社会里,人们会努力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找到安放自己的位置。”

他在2021牛津中国论坛上直白地告诉大家,打破内卷的方法,便是“去拥抱自己的生活”。

“如果我们接受的素质教育充满了形式主义,仅仅是为了去表演,去展示,去证明我比别人行,那我们活该内卷。”

换个角度想想,总是不得不站到舞台C位表演的,时刻都必须证明自己比别人行的人,不正是我们传统价值观中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吗?

他们似乎大多数都比同龄人持有更坚定的目标,且能更轻易地触碰到梦想。可然后呢?今年份任务完成,身边的竞争者也全都PK掉了之后,他们还能对赛道之外别的事物提起兴趣吗?

北大研究临床心理学的教授徐凯文,曾做过调查,北大四成新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人为什么要活着?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这些都是常年郁结在空心病患者的无解难题。

空心病,也叫“价值观缺陷所致心理障碍”。

或许,只知道一意孤勇地往前冲,无法克服面对不完美自己地恐惧,只是因为我们找不到自己作为普通人的定位。

或许,我们都成了演员,却仍是对配合演出的真正的自己视而不见。

更可怜的是,我们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正在变得愈发强烈,表现出的情绪与症结也和抑郁症无异,但空心病目前却对药物免疫。

愿我们都能做一个实心的普通人

回到我们自身。

你还能和小时候一样,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梦想吗?

发现自己当下真正爱什么,想做什么,你需要多长时间?

你上一次为迎接明天而兴奋得睡不着觉,是什么时候?

你会不会也怀疑自己空心了呢?

或许,我们都应该放过自己,试着做回普通人。

活在当下的每一分钟。/《心灵奇旅》

就像诗人穆旦。当他“突然面对着坟墓/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就像自诩诗人的李诞。他那句红遍全网的“人间不值得”,其实还有上半句“开心点朋友们”。

而在创作出这一金句的同时期,他还说:“你要写达到你认为的好书,可能憋一辈子也写不出来……现在我越来越倾向于不藏拙,优点缺点充分暴露。我决定充分暴露,泥沙俱下。”

找到能令自己幸福的事,从中汲取生存的意义。/《我,到点下班》

就像最近官宣结婚的新垣结衣。星野源给她的“情书”写:“她真的是一个普通的女孩。一般越受欢迎,精神越是孤立,工作越忙碌的人,自我越膨胀,但她却靠自己的力量获得了普通。”

新垣结衣的普通,是“正视眼前的功课,超越障碍,还能随时关心身边的人”,仅此而已。

也享受陪伴。/《老友记重聚特辑》

就像文章开头的月冷川寒。他在研二意识到“自己就是个普通人”后,便果断放弃了持续十多年搞学问、考博士的梦想。选择成为家乡文博事业单位的一名文员,也并非否定了努力的价值。

如今在单位的侧门旁办公,他要负责看门,却也找到了与自己和解的生活。

还有那位与自己结婚的新娘,她也换了一份可以看到落日的工作。

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普通学的实践方式,那大概就是做个人吧。

作者 | 木大
参考资料:
1、《普通学,内卷年轻人的喘息》真实故事计划
2、《这届年轻人,开始信仰“普通学”了》开菠萝财经
3、《意识到自己只是普通人,我放弃了挣扎》勿以类拒

朋友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