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水淹攻城的战例有很多,而欧洲几乎没有?……
在中国历史上,水淹攻城的战例十个手指头都数不过来,像大家都津津乐道的关羽的经典战例,就是在襄樊之战中水淹七军。中国兵学圣典《孙子兵法》更是赋予水淹攻城以极高的评价:“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但是,在欧洲历史上,水淹攻城的战例却几乎没有。难道是因为欧洲人后知后觉,没有发现水淹攻城的强大效用吗?
当然不是,中西战争的具体情况并不相同。
夯土城墙经不起水泡
水淹攻城的前提条件是,高大的城墙经不起水泡。
大部分中国古城墙都是夯土版筑的,水泡久了会塌。所谓夯土版筑,就是用木棒(亦称夯杵)将黄土用力夯打密实变硬而建造起来的房屋,夯土造屋早在殷商时代就有,从相关考古发掘资料上看,我国这种夯筑技术的最古遗迹,是在河南省汤阴县一个叫白营子的地方,它是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末期的遗址,由此可见夯土版筑技术自古有之。
这种技术后来被应用到构筑城墙上,城墙以木板作模,内填粘土或灰石,层层用杵夯实修筑而成。夯土墙的高度一般是底厚的一倍左右,顶部宽度为墙高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所以这种墙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它能阻止敌人步兵、骑兵的行动。
中国人热衷于夯土墙,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石材比较难以获得,而泥土在平原、山区到处都有,取用方便、经济低廉,尤其在偏僻的地方建造长城、城堡、烽燧等要塞,泥土是没得挑的选择。位于西北甘肃嘉峪关市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就是夯土墙建筑典范。
甘肃嘉峪关古城楼
这种墙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土皮厚实、抗揍耐打,能有效抵御各种冷兵器的进攻。现代工程力学对此的解释是,夯土墙在强大外力作用下,土壤颗粒被动粘连,就会整体发生移位,但仍与周围的土壤颗粒粘连,这期间发生的摩擦就会消耗掉外力。甚至越多外界打击,城墙本身如同被再次夯筑,只能更加紧密结实了。因此,夯土墙比全部青砖或石头垒砌的城墙,其力学适应性更强。
然而,夯土墙也有致命弱点,那就是害怕水泡、雨淋和寒冷。土墙被长期慢慢浸泡腐蚀会逐渐散落和坍塌,而寒冷则让土质变得更脆,这样在外力打击下,其土质会呈散开状而分崩离析。
攻城的一方没法控制天气,但是却可以控制水流。要知道,从大禹治水开始,中华民族就是个善于治水、用水的民族。公元前7世纪,楚国军队北伐,用筑坝手法截断宋国与郑国附近的两条河流。如果不是齐桓公发兵干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水淹攻城将取得成功。公元前六世纪,吴国军队进攻淮北的徐国,用筑坝拦河的方式摧毁对方城池,成为有史可考的第一次水淹攻城成功的记录。十二年后,吴王阖闾再次率领吴军西征楚国,又故伎重演、水淹攻城,大获全胜。
又过了50年,晋国最有实权的大夫智伯包围晋阳,晋阳城墙坚固,晋军猛攻晋阳三个月并没能攻下来。智伯下令把晋阳城包围起来,实行封锁战略。但是,城内物资储备充足,晋军在围城一年之后,依然毫无战果。智伯便下令在汾水的上游建立水坝,形成一个水库,之后放水淹了晋阳。智伯感叹,说我现在才知道,原来大水可以用来灭亡别人的国家呀。
在这些利用水系攻城的战例基础上,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军事家纷纷总结作战中用水的套路,《孙子兵法》要“以水助战”,《吴起兵法》上要“以水灌敌”,《孙膑兵法》分析了城池在不同地形、与水源各种位置关系情况下攻打的难易程度,《墨子》精准分析了防备敌人用水攻城的办法,如开沟泄水、挖井测量地下水位预警、准备舟船和水上突击力量攻击敌人堤坝等。
水淹攻城百试不爽
有了军事理论的指导,水淹攻城在中国历代战争中屡见不鲜,百试不爽。
公元前279年,秦国大将白起率军征伐楚国,采取直接进攻楚国统治中心地区的战略,迅速攻取汉水流域要地邓城(今湖北省襄阳市北),直抵楚国别都鄢城。鄢城与都城郢相距不远,一旦鄢城失守,那么郢也会保不住。因此,楚国在鄢城布置了重兵进行防守,秦军几次攻打都没有攻下。白起便利用蛮河河水从西山长谷自城西流向城东的有利条件,在南漳县武安镇谢家台修建长120米、高3.4米的拦水堰坝,同时向鄢城方向挖掘引水长渠,这条49公里长的人工河,后来被命名为白起渠。引水渠修好后,秦军开渠灌城。经河水浸泡的鄢城东北角溃破,城中军民被淹死数十万。秦军兵不血刃就占领了鄢城,为攻占楚都郢打开了便利之门。
鄢郢之战示意图
公元前225年,秦国派兵进攻魏国的都城大梁。自前339年,魏惠王将魏国都城自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到大梁后,就一直长期经营和修建这座城池。当秦军包围了大梁,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猛攻之后,依然无法攻破这座孤城。秦军的任何冷兵器,在厚达数米的墙体面前,不外乎以卵击石,不自量力。
在无法攻破城墙的情况下,秦军主帅王贲下令决开鸿沟(连接黄河和淮河的运河),引水冲灌大梁城。在浸泡了三个月之后,大梁城垣崩塌。魏王假(名字就叫做假)出降,被王贲所杀,魏国灭亡,嬴政以其地建为东郡。
可以说,没有水淹攻城的战术,秦始皇很可能就无法统一天下。
公元198年,曹操率军东征吕布,吕布屡战屡败,只得退守泗水河边的下邳城。曹操率军对下邳城攻了近两个多月,却依然毫无进展,此时谋士郭嘉与荀彧二人提出了“水淹之策”,掘开沂水和泗水,用引水淹城的办法来挫败吕布。不论下邳城的夯土城墙如何厚实,都无法抵御水流的长时间浸泡。果然,在大水的淹灌之下,吕布军心大乱,吕布又每日醉酒度日,致使手下将领心思生变,最终将吕布赤兔马盗出,趁其睡着时绳捆索绑,再与曹操里应外合攻进下邳城。
但与此同时,欧洲却几乎没有出现过水淹攻城的案例。
欧洲为何不用水淹攻城
首先,欧洲中世纪以来防御的核心就不是城市,而是城堡,在加洛林帝国沦陷之后,其领土在各个领主和王子之间分裂。这些贵族制造城堡来控制他们周围的地区,是一个可以发起突袭以及防止敌人袭击的基地。城市城堡被用来控制当地民众和重要的旅行路线,农村城堡通常位于社区生活不可或缺的地方,例如工厂、肥沃的土地或水源。因此,如果敌军不去进攻城堡,而是选择进攻城池,就毫无意义。
即使是对付城堡,进攻一方也不会采用水淹攻城的战术。公元8世纪,穆斯林对伊比利亚半岛的入侵引入了北非发展的建筑风格,依赖于木材供应短缺的水泥卵石。此后,石头建筑在其他地方变得很普遍。比较著名的石头城堡,例如英国威廉国王在诺曼征服后,一手建造的白塔,因使用了巨大的白色石材而得名,后来逐渐被历代国王扩建成赫赫有名的伦敦塔。
建在高地上的城堡
也就是说,自中世纪以来,欧洲城堡大多以石砌为主,并非夯土版筑,根本不怕大水浸泡。既然大水浸泡对于石制城堡不起作用,那么进攻方自然就不会去做无用功。
另外,城堡一般都建在地形高处,居高临下,辅以塔楼、栅栏和壕沟加强防守和周边形势监控,比如建在山顶,背临万丈深渊,正面是崎岖山路,敌人通常看到它的外观就会丧失进攻的勇气。有的城堡甚至建立在小岛上,四面都是海水,对方再怎么厉害也没法抬高海平面。即使有时找不到合适的高地,封建领主也会将壕沟里挖出的土壤堆成一个人工小丘,由此一来,70%以上中世纪早期的城堡都是山冈—城郭式。由于城堡很少会建造在陆地的低洼处,这就使得引水灌城不具有可操作性。
瑞士洛桑西庸城堡摄影
第二,中国自汉朝以来,攻城机械的发展比较缓慢。汉朝继承了先秦时期的大型弩机,并掌握了早期手拉抛石机技术。不过,汉朝的主要对手只是游牧民族的草原堡垒和西域土城,现有的攻城机械的威力已经绰绰有余,没有再发展的必要。相反,作为农业民族,出于防范游牧民族的袭击和深化地区控制的目的,才普及了大型土墙等防御手段。
中国古代的人力投石器
汉朝的城池防御技术得到大幅升级,攻城手段却没有更新换代,这就导致汉末之后的各种战争,进攻者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都被迫用水淹攻城的方法。之所以说被迫,是因为水淹攻城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它会导致成千上万的黎民百姓无故遭殃,造成触目惊心的人道灾难。例如公元514年,梁武帝萧衍派兵进攻寿阳时,调集20万民夫进行土木作业。结果,魏军主动突围北上,而梁军却没能成功拿下目标。两年后,由他们构筑的大坝决堤,让周围的十多万人口葬身洪流。
因此,对于想占据道德高地、收买天下民心,从而征服全国的统治者来说,水淹攻城会给他们带来难以预料的名誉损害。在南北朝、隋唐时期,以及元明清时期,残酷的水攻曾一度销声匿迹。虽然它还不时的出现,但是已经不是战争手段的优先选择。
在欧洲,罗马帝国从希腊人那里继承了弩炮技术,并辅以更新的扭力抛石机,对所有敌方城市造成巨大压力。他们除了将弩炮用于路上作战,还常将弩炮置于战舰轰击沿海要塞。由于罗马帝国的敌人很多都是使用希腊技术升级的东方都市,往往有着超过上古土墙的防御水准,因此罗马帝国升级工程机械的功力远比汉朝要强。
希腊式弩炮
中世纪之后,随着大量新式的、石制的城堡陆续出现,欧洲军队在大量的反复攻坚过程中,中世纪的欧洲军队不仅开发出配重抛石机,还大量使用船舶搭载各种攻城武器。这个趋势在1204年达到首个高潮,连罗马帝国留下的君士坦丁堡也遭至沦陷。君士坦丁堡堪称古代顶级城防水准,它的陷落,震撼了整个基督教世界和穆斯林世界。受其影响,穆斯林世界的军阀们也纷纷改进攻城技术,并最终影响到西征的蒙古大军。
由于欧洲发展出了威力巨大的攻城机械,这就使得水淹攻城没有用武之地。
到了14世纪,火药传入欧洲,大炮威力逐渐强大起来,足以击碎城堡的石制城墙,这就使得水淹攻城更加没有用武之地。与此同时,真正的城堡开始逐渐消亡,并被没有行政管理功能的火炮要塞和不具备防御功能的乡间别墅所代替。18世纪以后,作为浪漫主义的哥特式建筑复兴的一部分,人们开始重新对城堡感兴趣,并开始建造仿城堡的建筑,但是这些建筑已经不再具有军事用途。
明成祖年间欧洲军队的攻城火炮
结语
中国直到明朝末年,还时不时地在用水淹攻城的战术。1533年,驻守大同的边军因待遇过低而爆发哗变,嘉靖皇帝派大军镇压,却发现没办法对付自己先前构筑的城防设施。无论是开始普及的弗朗机小炮,还是更为传统的地道挖掘作业,都没能让明军攻下大同。无奈之下,明军只能筑墙环绕城池,再引河水倒灌其中,这才迫使守军同意结束对抗。
不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随着火药武器的发展,水淹攻城战术终究要走下历史的舞台。
朋友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