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婚、约炮、自杀,艾滋病群,到底在聊什么?……
导言
一个人长大后,可能钱包没见涨,但是整个人却变得越来越污。
经过网络的耳濡目染,很多事情看过一遍之后就再也回不去了。比如说下面给你吃,我总感觉不是什么正经的面;挥汗如雨,我总感觉不是什么正经的雨。
我妈特别喜欢听邓丽君的歌,没想到就算面对这种国宝级歌手,我也忍不住浮想联翩。
她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路边的野花不要采。”为啥不要采呢?难道不是因为怕得病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艾滋病。
01
1981年,美国发现了首例艾滋病例,随后这个病便一发不可收拾泛滥到了全球。
在1991上映的电影《整蛊专家》中,周星驰自称为国内艾滋病1001号患者,而到了2020年10月底,国内感染数量已经达到104.5万。
我们国家2019年这一年艾滋病的发病数量为71204,死亡数为20999,它是我国目前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
HIV病毒本身并不致命,但它会攻击体内的免疫细胞。等体内免疫系统被摧残得差不多后,其他病毒就会乘虚而入,使患者感染上其他类型的疾病,比如说恶性淋巴瘤,肺炎等。
为了了解一些艾滋病患者的情况,老黑我加入了一个艾滋病QQ群。
这个1883人的群可谓包罗万象:同性恋、性变态、抑郁症、处对象、自杀轻生。。
这些在平常看似极端的行为在这个群里却时刻上演着。
群里患有艾滋病的确诊人数无法证实,但是在群友口中得知这个比例并不会低。
由于群里聊天,会涉及一些敏感字眼,所以他们一般会用简写代替。
在咨询当中,这两种行为占了非常大的比例。至于是啥意思,估计你们不感兴趣,老黑我就不解释了。
群里很多人表示这两种行为感染几率很低。比如wtkj感染概率只有万分之4。不过也有人反驳说感染与否与对方病毒载量多少有关,不能掉以轻心。
在咨询的人当中,有些人是因为嫖娼,也有些人是因为YP。有个女群友,YP后被对方告知自己有艾滋病,一时间不知所措。
发生高危性行为之后,阻断药成为了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对于他们而言,时间是极其宝贵的,服用药物24小时内阻断概率能达到100%,超过72小时这个药物就不再有任何意义。
在这些聊天中,还会出现许多让人瞠目结舌的片段。比如说,有人在妻子怀孕期间去嫖娼,怀疑自己染上了艾滋,而孩子此时又即将出生。
又比如说一个23岁的人与一个13岁的女孩子交往,事后在群里问有没有患艾滋的风险。而事实上对方未满14岁,哪怕是自愿,也算是强奸。后台已经有不少人对他进行了举报。
那些因为得了艾滋病,肆意报复的人有没有呢?有人就在群里分享着他的所见所闻。他当地一个女的得了艾滋病,想要拉更多人下水。
由于戴套会大幅度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那些不怀好意的人,会在中途把避孕套摘下,又或者故意把它弄破,甚至是高频次多人运动,以增加中奖几率。
这里中奖就是染上艾滋病的意思。很多人在疾控中心做完检测之后,总会在群里戏称明天开奖。
不过这里中奖并不是什么好事。他们就像是一个没有把握的考生,如果检测呈阴性,那么就可以把这么久以来的恐惧一扫而光。
但问题如果是阳性呢?这又会把自己拉入无尽的深渊。这也正是很多恐艾患者不敢检测的原因所在。
哪怕他们也知道一般性行为感染风险并不高,或许几百、上千次才会中一次,但对他们来说,中一次就够了。艾滋病要么0,要么1,并没有其他的概率。
国内的艾滋病患者有一百多万,但是那些没有艾滋病却总感觉自己中奖的人并不在少数,这群人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恐艾患者,在国内保守估计也超过了一百万。
在这个群里的人,要么有艾滋,要么恐艾,反正或多或少都有一点问题。在这个大群里聊天很嘈杂,不少人在发泄性地自言自语,而这些只言片语很快又被后来进群的人所淹没。
有一个人诉苦,自己受到了社会上的歧视,因为自己得了艾滋病所以在整容的时候被拒绝。
也有人在上面发各种征婚广告。他是一个同性恋,想在群里寻找女的形婚。(是否患有艾滋病未知。)
有的甚至会想到自杀。
02
为什么大家对于艾滋病如此敏感,谈艾色变,甚至会想到轻生呢?
我想这大概有两点原因,一是因为大家的无知,二是因为这种病会遭受社会的歧视。
很多人只知道艾滋病很猛,直到现在都无法完全被根治,如果不治疗死亡率百分百,平均寿命只有6-8年。
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只要坚持吃药,可以活个二三十年,并且也不会影响生活工作。
服药可以使得体内病毒载量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当连续6个月在感染者血液中检测不到病毒载量,也就是u=u,可以认为此时患者与正常人无异,甚至连性生活也不会传播HIV病毒。
那些恐艾的人,经常会问一些愚蠢的问题:
上了趟厕所会不会被感染?路人的唾沫星子喷到我脸上有没有生命危险?去了一趟游泳池,发现胳膊流血了,医生我这算晚期了吗?
活脱脱就像是新冠肺炎刚刚爆发时候的样子。
而媒体在宣传上,总喜欢搞个大新闻,比如说一个不幸染上艾滋病的女大学生,彻底崩坏,3月内狂睡324名男性。
又比如说有人在共享单车下私藏艾滋针,导致多人中招。
上面这些稀奇古怪的新闻事后统统被证实是假新闻。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对待艾滋的看法就跟手牵手就会怀孕没啥两样。
而实际上,我们与艾滋病人正常交流接触压根不会传染。
正是基于这种无知,所以导致了对于艾滋病病人的种种歧视。
不少人把艾滋与性病直接画上了等号,总感觉那些病人要么是一夜十三次郎,要么是青楼的头牌。
有志愿者到艾滋病村服务,回来后偷偷把所有的衣服用开水煮了一遍;
一个工作敬业的员工,不小心被人知道患有艾滋,结果遭到公司辞退;
有人不远万里到日本买药,就是为了避免被身边的人发现他有艾滋病的事实;
一些过激的人,甚至提议,只有国家强制把这些患者进行统一隔离,那么才会彻底消灭这个病。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这些患者当中,很多人是无辜的。
河南的艾滋病村,由于献血不注意卫生防护,导致交叉感染,后来这一个村子绝大多数的人都染上了艾滋病;
又比如说医生给艾滋病病患做急诊手术,医生暴露在HIV病毒下,一不小心就会被感染;
还有一些是因为丈夫在外面沾花惹草,得了艾滋病,但是自己又把艾滋病传染给了妻子。
这些人本身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是因为艾滋病,遭到了很多不公的待遇。
03
出于人权方面的考虑,我国出台了《艾滋病防治条例》。不过这个条例相当奇葩:医生单位未经病患同意不得公布感染者资料,而患者有给性伴侣告知自己患病情况的义务。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医生会严格保密艾滋病患者的信息。但是这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其他人的权益谁来保障呢?
之前看过一个笑话,为了整治淫乱的学校风气,校长在会上宣布,学校目前有20个艾滋病患者,但是并不会公布真实名单,希望大家洁身自好,耗子尾汁。
自从发布这个声明之后,小树林里面的小情侣数量骤减。整个学校活脱脱变成了一个大型狼人杀游戏。
虽然条例说,患者有告知自己性伴侣患病的义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真正执行起来的人却少得可怜。
比如下面这个人,得知自己有艾滋,但是不敢告诉爱人。因为婚礼已经准备就绪,工作生活美满。而如果别人知道后,这一切全都会泡汤。
在这里患者的隐私权与性伴侣的知情权以及健康权就产生了矛盾。医生刻意隐瞒,在某些情况甚至等同于变相杀人。
在国外的艾滋病防护,采取的都是强制告知制度,对于患者的情况,医疗机构有权代为告知。
不过,这一点在国内执行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
公开透明才是根除艾滋病最好的方法,传播真相才是消除歧视最好的手段。
这些年关于艾滋病彻底被攻克的新闻屡见不鲜,不管是普通人还是艾滋病患者,都应该乐观地活下去。
之前针对艾滋病患者曾经推出过一个节目,患者在路上举着一个牌子,问到:
“我是艾滋病感染者,你愿意给我一个拥抱吗?”
朋友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