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爷爷和爸妈的时代…… – 交易者社区

我爷爷和爸妈的时代……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凤凰网在人间工作室推出特别策划《潮水与我》,以家庭相册的方式,记录大国小家的变迁史。本期是广西人吴皓自述的家庭往事: 我出生在一个广西人家。

我爷爷是一家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厂长,后来工厂改制,他带领工人开发新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将厂子办得有声有色;我爸爸曾经是专业运动员,训练受伤后被分配到气象局下属单位,按部就班工作了几年后出来创业,但以失败告终;我妈妈高中毕业后成了令时人艳羡的纺织工,但她不甘于现状,一直努力学习,即便在怀孕之际也一直白天上班晚上上课,最后拿到了大专文凭,进了省会电视台负责财务工作,同时工作家庭两肩挑,对我的学习和生活都很用心。

他们每个人都在自己所属的时代做好自己。

爷爷一家五口的合影,前排是爷爷奶奶,后排是我姑姑、爸爸和伯父。 我的爷爷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生在广西贵港农村,在他兄长的资助下,中学毕业后来到省会南宁读师范学校。他年轻时正值抗战,经历过贵港被日机狂轰滥炸的岁月,但从我记事起,他从未跟我讲过战争年代的人与事。

1991年,爷爷在他所在的保健饮料厂转产生产果汁的投产仪式上发表讲话。 爷爷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南宁本地的一所小学任教,教五年级语文。大概1972年,为了多赚一些钱,过更好的生活,爷爷离开学校,来到南宁市临江街街道果脯厂。这是一家集体企业,职工最多时能有一百多人,很多人都分到了房子。进厂后,爷爷首先做销售工作,后来升任科长。

1991年,我的爷爷和妈妈在保健饮料厂转产生产果汁的投产仪式上。 改革开放初期,南宁市临江街街道果脯厂改制,主要生产保健饮料。性格张扬,善于与人打交道的爷爷很快就抓住了机会,出任供销科长,主抓产品销售工作,因为业绩突出,很快当上副厂长、厂长,管理上百名工人。当时的饮料厂主要生产五花茶、菊花茶和王老吉等传统凉茶,爷爷力求创新、加大投入,主张研发新的水果饮料产品。

九十年代初,爷爷去地里与种植户一起查看百香果的种植情况。 在爷爷的带领下,饮料厂开发了新产品“西番莲汁”,也就是百香果汁。百香果是广西特产,当时还没有人做出果汁的形态,更不会用防腐剂,保质是大问题。生产果汁需要大量的原材料果实,农民不敢种,怕卖不出去。爷爷的工厂就出资买了大量果苗,并与农民签订了回收合同,此举也赢得了农民们的信任。

九十年代初,爷爷在车间参观果汁饮料包装制作过程,工人在测试易拉罐的使用情况。 爷爷很有管理能力,经常鼓励职工尝试新鲜事物。当时市场上都是塑料瓶装饮料,爷爷就安排人尝试用易拉罐做包装。

工人们在车间做保健饮料的包装 ,当时使用罐装,概念很超前。

爷爷用了很多新式销售手法,他招聘了许多大专院校学生当模特,宣传西番莲汁和柠檬茶等饮料。 爷爷带销售团队去广东谈合作,短短几年就占据了广东省的大部分保健饮品市场。那时厂里员工一个月的奖金收入就有两三百元,工人生活得到了改善。1994年爷爷退休后,还有不少厂里的老职工怀念他昔日的恩情,来家里看望他。

大专院校学生当模特,宣传爷爷工厂里的保健饮料,并让市民们免费品尝。

九十年代初,保健饮料厂与国营达利副食品公司组织新产品品尝会,爷爷在会上。 可能还是饮料保质期的问题,虽然一开始果农热情都很高,企业也有效益,销售渠道也很广泛,但由于防腐剂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饮料厂始终也没有做大。

爷爷在天安门前留影。 记忆中,爷爷经常出差,为了推销产品,他一年有一半以上时间在全国各地跑,北京、广州、杭州、云南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偶尔也会带奶奶一同出门旅行增长见识。

爷爷奶奶在故宫博物院神武门。 我奶奶当过村里的小学老师,性格比较文静内敛,是很传统的人。我印象中,爷爷奶奶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传统的,奶奶大多数时候不会反对爷爷,家里还是爷爷做主。

奶奶在长城游览。

爷爷上飞机前留影。 每逢家庭聚会和过年过节,爷爷也会回顾那些风光时期的往事,但我也不记得具体的细节。在我看来,他一生最骄傲的时光就是当厂长那几年,工厂效益好,很多人希望认识他。他退休后,也经常会有老朋友来看他。总的来说他是一个比较自我的人,性格耿直,有时甚至会有些专断。

1975年全国运动会结束后,广西游泳队在北京游泳馆门前合影,后排右三是我爸爸。 我的爸爸曾经是一名游泳运动员,他从小在南宁邕江边长大,练就了一身良好的水性。

那时在江上偶尔有运甘蔗的船经过,他和几个调皮的小伙伴还游到船上拿甘蔗吃。 1973年,刚上初中,他被学校体育老师选中,代表学校参加了南宁市中学生运动会,拿到了100米和200米蛙泳的冠军。这场比赛后,他在课余时间进入区业余体校训练,每次训练都能拿到2毛钱的生活补助。当时吃一碗米粉才8分钱,每次训练完,他都会跑去买自己喜欢的零食吃。

1985年,爸爸在大明山出差时拍照留念。 1975年,17岁的他代表广西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并跟随游泳队拿到了少年组别混合接力第二名、自由泳4×100米第四名和个人100米蛙泳第七名的好成绩。全运会结束后,爸爸被推荐前往位于广西武鸣的体工大队报到,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转正后每个月有29元工资,在当时相当于二级工人的待遇。那时,当教师的奶奶一个月工资才20元。

1986年,爸爸帮南宁电视台拍广告宣传片。 1977年,爸爸在备战全国游泳锦标赛集训时发生了意外,此后他再也无法适应高强度的专业训练。1979年,他做出了离队的选择。当时包分配,他在五金大楼售货员、基层警察和气象局下属单位之间选择了气象局,进入广西气象学校成为了一名体育老师。五年后,气象局成立了影像部门,爸爸平时喜欢拍照,实践技能出色,于是他被调去负责日常拍摄和设备管理工作,拍摄了许多有价值的气象资料和专题片。

妈妈(左一)小学时在街道办的文化活动上跳舞。 我外公外婆一家居住的地方叫临江街,距离南宁的母亲河邕江仅有一街之隔。外公曾经是南宁临江街集体纺织厂负责人,但他很早就去世了,妈妈小时候放学后总会第一时间回到家里帮外婆做家务,还做一些小手工活儿来补贴家用。

八十年代初,妈妈当时20出头,她与同学相约在影楼留下纪念照。 1979年高考,妈妈没有考上心仪的学校。她不喜欢教书,放弃了去读幼师的机会,选择到当时的国营南棉纺织厂,当了一名流水线上的纺织工。

那时,纺织工实行 “三班倒”的工作制度,工人们上班经常要日夜颠倒,但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工作稳定,收入相对较高,妈妈的工作也是当时最受人羡慕的工作之一。 尽管工作辛苦,但妈妈并没有放弃学习,她在业余读文学书、自学会计课程。1983年,妈妈进入爷爷所在的饮料厂做财务工作。虽然工作环境有了很大改变,但是她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依然希望追求更高的学历,以提升工作能力,获得更大的平台。

1984年,当时还在恋爱中的爸爸妈妈去北京旅行,爸爸在颐和园为妈妈拍下这张照片,这也是她第一次去北京。 这是妈妈第一次出远门,小时候她从来没到过外省,恋爱后才有机会坐火车出去看看,在北京参观了故宫、长城和很多皇家园林,那种新鲜感让她一直很难忘。

八十年代初,恋爱中的爸爸和妈妈在南宁市人民公园内合影留念。 爸爸妈妈从孩童时期起就是邻居,从记事起就相互认识,可谓青梅竹马。妈妈小时候喜欢文学和艺术,学过唱歌,也参加过学校的篮球队。爸爸年轻时喜欢篮球,足球,中学时参加过学校足球队,也学过二胡。

1986年2月22日, 爸爸和妈妈在南宁当时最高档的明园饭店举行了婚礼,众多亲朋好友前来祝贺。 当时很多人还是习惯在家里办婚礼,爸妈有朋友在酒店可以优惠,就选择在酒店办婚礼。婚宴大概办了二十桌,到场的有爸爸以前的队友和单位的同事,还有爷爷的很多朋友。当时也兴随份子钱,每个人五块钱左右。

1986年,爸妈婚后开启了蜜月旅行,一起去了云南、重庆和武汉等地。 当时改革开放刚开始不久,很多人家里条件逐渐好起来,兴起了一股外出旅行的风潮。年轻的爸妈也赶时髦,去了很多热门的旅游地。在他们的记忆中,云南的自然风景很美,重庆很繁忙但生活气息浓厚,武汉的规划和发展很快,比南宁繁华。那时候,坐飞机还没有条件,很麻烦,需要单位开证明,他们出行都是以坐绿皮火车为主,车上没有盒饭,都去餐车吃饭,就是简单的米饭几个菜。

1986年,爸妈在杭州旅行时留影。 那时杭州还很古朴,游客不多,风景很美。爸爸穿的上衣是那时比较流行的一款大衣。爸妈其实不属于很新潮的人,但八十年代烫发是一种潮流,妈妈也烫了头发,算是时髦了一把,尝试了新鲜事物。

1986年,蜜月之旅,爸爸为妈妈在重庆三峡拍下纪念照。 当时,他们从重庆坐船到武汉一路游览两岸风光,此前,他们从未到过三峡。爸爸被三峡的景色所震撼;妈妈很感慨三峡的山峰之高、水流之急湍,每过一个峡都有种打开新世界大门的豁然开朗的感觉。

上世纪90年代初,妈妈在影楼拍的艺术照。那时影楼刚刚兴起,拍摄一组艺术照成为了那个时代年轻人最向往的事之一。 跟爸爸结婚后,妈妈继续在饮料厂做会计工作。她只有高中学历,一直不满足现状,希望过更有品质的生活。1987年,她白天上班,晚上上辅导班,在怀我5个多月的时候参加了成人高考;怀胎9月时,她在广播电视大学进修,学习财务专业,她的同学们都很年轻。

毕业后,1993年,她如愿进入南宁有线电视台做财务会计工作,参与了整个电视台财务体系的筹建,为电视台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1988年,爸爸和妈妈带着不满一岁的我在公园里游玩。 1987年,我出生了。当时的娱乐活动并不丰富,人们非常喜爱户外聚会,我儿时,爸妈每个周末都会约上三五好友,一同到公园的大草坪上度过休闲的假日时光。

1987年,爷爷抱着刚刚满月的我在老房子里。 那一年,爸妈居住多年的老街拆迁,我被送到爷爷家住了两个月。爷爷很宠爱我,每次出差都会把最新的玩具买给我。

爷爷和3岁的我在老房子的屋顶合影。 爷爷已去世多年。我印象中,他说话声音洪亮,很有人缘,经常带我去夜市吃田螺,去公园玩儿。我偶尔住在他家,睡前他都会给我讲故事。

妈妈和4岁的我在南宁人民公园假山前合影。 在我成长的记忆里,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我的妈妈。在我看来,妈妈是个很上进很努力,对自己要求也很高的人,在家庭中基本是顶梁柱,生活和工作都能安排得井井有条,也很用心。虽然在我印象里,她一直都很忙,但她对我生活和学习上的要求还是很高的,会经常和我交流了解我的成长,问我想报什么兴趣班,也会给我推荐很多书籍。妈妈的爱我可以感受到,也非常感恩。

1991年,爸爸所在的单位气象局实施人工降雨,他去拍摄时带上我和其他小伙伴。我第一次体验坐飞机的感觉,结束飞行后我们都特别兴奋。右一是我。

1996年,小学四年级时,我在南宁市少年活动中心参加书法比赛。 在妈妈的鼓励下,我6岁开始学书法,学了五年,书法一直是我儿时的最爱。 我小时候也上过篮球班,开始时都是妈妈要求去的,后来逐渐开始喜欢。跟天下的很多妈妈一样,她也会给我安排很多兴趣班,但事先会征求我的意见。她以前也经常辅导我的语文,而爸爸对我基本不会做太多教育上的安排。

1996年,妈妈所在的南宁有线电视台主办金鹰奖,电视台来了很多当红的影视明星,妈妈也抓住机会和自己的“偶像”张国立合影。

九十年代初,妈妈(左五)和初中同学在公园聚会。这是他们初中毕业20周年的聚会,同学们从事各行各业。

1999年,妈妈得到了一次去美国出差培训的机会,她走访了洛杉矶、纽约、费城、拉斯维加斯等地,图为妈妈在金门大桥前留影。 当时,美国给她的印象是:城市环境好,走在路上,会有小松鼠跑到你脚边玩耍;人少素质高,过马路的时候车都提前减速示意让行人先过。不过最近去美国的朋友,都觉得现在国内城市硬件方面早已赶上美国。

妈妈退休后跳舞的照片。 2017年,在南宁有线电视台工作24年后,妈妈退休。退休后她也并没有闲下来,而是迷上了民族舞。从小喜爱舞蹈的妈妈终于有了大把时间可以用在自己喜爱的事情上,她每周都会去上几节舞蹈课,不时与业余舞蹈团的舞友们参加南宁市开展的比赛,并多次获奖。舞蹈不仅让妈妈保持身体健康,更让她的退休生活充实。

2009年,爸爸与几位车友花了一个星期时间从杭州骑到南京。他们经过很多地方,路人都竖大拇指鼓励他们,让他很感动。 爸爸从2004年开始对自行车运动产生了兴趣,他与好友组织了业余车队,连续几年参与组织了公路自行车赛和山地越野赛。退休后爸爸很少参加运动,导致体重剧增,身体变得很不好,参加自行车运动后他的体重从180斤减到165斤左右,整个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爸爸妈妈的旅行照。 在我们的三口之家,我一直觉得爸爸的存在感低。他性格比较内向,在家里也比较安静,很多事情都是由妈妈负责。他年轻时还有一段创业的经历。在气象局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厌倦了循规蹈矩的上下班生活,就出来创业,开店卖建筑材料搞装修,刚开始行情不错,之后建材成本逐渐上涨,外地人也开始涌入这块市场,把建材价格压得非常低,他不愿意和别人一样用偷工减料来缩减成本,生意也就越来越淡了。

爸爸妈妈都退休了,有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生活当中,我每年有机会也会陪他们到国内外旅行。图为爸爸妈妈和我在台湾旅行期间的留影。

爸爸和妈妈的感情一直很好,平平淡淡走过来,没有太多轰轰烈烈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他们还是比较照顾对方,由于早年体工队训练时期的伤,爸爸身体一直不太好,妈妈也就照顾家更多一些。

他们对我的期待也有变化,早些年希望我能上名牌大学,找个稳定离家近的工作。但毕业后我没有按照他们的预期生活,而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自由摄影师、去东南亚潜水。不过我平时也常会和他们交流,妈妈现在也不会强求我回家或者做什么工作,这点我特别感激。唯愿天下父母安康!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