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问答,再也不见!…… – 交易者社区

悟空问答,再也不见!……

导言

2021年1月21日是什么日子?

是特朗普任期结束的日子,也是悟空问答从应用商店下架的日子。

知道悟空问答的,大约都是关注互联网发展的老旁观者了,从天涯到知乎,兄弟们一路同行。

2017年,抖音已经霸屏年轻人的手机,引领短视频潮流的那一年,头条的触角也不断地再向各个方向延伸。

做的最好的,莫过于在新闻领域的今日头条,他的对标平台是腾讯新闻、搜狐新闻等各大资讯类app。

至于其他一般般的头条系产品,有对标各大视频播放器的西瓜视频、对标小红书的新草app等等。

今天要说的是头条系用来对标知乎的悟空问答。

2017年,“头条问答”改头换面,更名“悟空问答”,一夜挖走300知乎大V,砸钱补贴创作者,一夜之间改变了知识问答领域的生态。

那一夜,腥风血雨,多家媒体都在探讨“知乎是不是要凉了”。

而2021年,恰逢知乎十周年之际,悟空问答宣布停止运营,从独立知识问答app,回到“今日头条”的怀抱。

悟空问答和知乎十年

如果有人不知道悟空问答是啥,那就脑补一个类知乎的产品,不影响文章观看。

在下不才,虽然不是悟空挖走的300大V,但17年那会也受到过悟空问答的邀请。

毕竟,多点收入谁都不会介意。

在一开始,大家的积极性还是挺高的,我也乐于看到别人给我的评论。

慢慢的我发现,我的互动交流越来越少,用户体验也没比知乎有多丝滑,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就越来越低。

都说万事开头难,而我在悟空问答的开头却是一呼百应,等到过两天却门庭冷落,这种心理落差感真是挺刺激人的。

毕竟我做自媒体,不是靠资本推的,而是从最普通的内容生产者走过来的。

这是我作为入驻问答者的体验,而我作为看问题的用户来说,体验也不太好,看不到什么自己想看的内容,内容水且无聊,渐渐的就不用了。

这是我的使用体验,可能也是大部分人的使用体验,互联网竞争如此激烈,用户流失可太快了,就是卸载一个APP的事儿。

而且资本打过鸡血的app,想要再焕发新生,除了继续用钱买流量,就只有大刀阔斧的改革。

我说起来轻巧,做起来可不简单。

我看其他悟空问答的答主说,如果认真做答主,一个月能拿到八千块钱左右不等,每个月的前二十条给多少钱,再回答给多少钱。

我是信的,虽然我对具体的奖励分成忘得差不多了,但是这个总数我记得是差不多的 ,我没这么高,因为我回答不了这么多。

2017年今日头条创作者大会上,今日头条高级副总裁赵添表示,将重点发力“微头条”和“悟空问答”两个产品,未来一年内悟空问答将投入10亿元签约补贴答主。其中,5000个最优质签约者可直接分5亿元。

看到这段话,其实我有点感慨的,因为就在前两天,知乎十周年的时候,知乎刚宣布:要拿出十亿元奖励创作者。

如果我没记错,知乎当时还买了热搜。

知乎创始人、CEO周源在2021新知青年大会演讲中表示:”目前知乎已经有100位创作者,月收入超过10万元;有1000位创作者,月收入超过1万元。”

我应该没记错,因为我还点进去看了看里面的网友嘲讽。

“呵,都什么年代了,自媒体月收入1万也值得骄傲了?”

说的倒是没错,抖音、B站、公众号;长视频、短视频、图文内容;哪一种都比知乎赚得多。

但是如果从知乎刚刚诞生的那一阵来看,他的战略目标肯定不是对标短视频领域,那时候哪来的短视频啊。

知乎就是要在简体中文的专业知识领域,打出一片天。

他的目标不是搞怪,搞笑,就是知识分享。

记得前几年有个笑话:微博当百度用,知乎当知网用,百度当查网速的用。

知乎火的那一阵我还在上学,当时互联网鄙视链里,知乎作为新生代的app,地位挺高的,在知识界的地位仿佛帝吧在打架界的地位。

虽然后来知乎被“谢邀,美国常春藤毕业”黑的泪流满面,但也不妨碍大家在里面看的开心,玩的快乐。

再后来,知乎的满屏广告界面确实影响了用户体验,但知识问答领域,也没什么替代品。最近搞的创作激励计划,我虽然持中立态度,但还是觉得,知乎的创作环境,多少都会被影响到。

商人和文人的相爱相杀

回到悟空问答,为什么说这是一次知识对资本的say no。

我朋友以为我又要骂资本,和我说你可少骂点资本吧,再这样下去你就没救了。

平常骂是因为我确实不爽,有些资本强奸了我的眼睛,我还不能吐槽了?

不过这一次,资本没赢啊。

老祖宗的话真的没错,文人和商人从来就是全世界最看不对眼的两种人。

文人穷酸了一整个封建时代,新时代的文人但凡想多卖点知识还要靠商人;而新时代的商人也总以傍上文人为荣,不然也不会踏进知识付费这个行业。

有个故事,特真实。

有个八流作家,不温不火,出过几本书,得过几个奖,但是书没人看也卖不出去,日子过得也一般般。

有一天,一个中间人说让这个作家陪一个暴发户吃饭,吃完就给两万,这作家是个女的,不免多想,以为自己总得陪陪酒什么的,闹不好还得被占点便宜。

但是生活所迫,这作家还是去了。

谁知道饭桌上根本没有推杯换盏,就是普通吃饭,作家说不喝酒直接果汁就端上来了,和和美美。

作家一脸懵逼,最后参加饭局的人拍照留念,暴发户就让专车送作家回家了。

路上,中间人塞给作家五万块钱,比原来还多三万,之后悄悄和她说:“你不懂,老板是个暴发户不缺钱,就怕别人说他没文化,和你吃饭,给他长脸,他开心。”

作家也愣了,才明白过来,然后回了一句:“下次有这种活,还能找我。”

这故事啥意思,无非就是说商人想蹭文人的光环,文人也需要商人的钱。

放在现代也同样适用,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为啥现在所有平台都邀请垂直领域的知识大V入驻,所有电视节目拼了命的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靠?

因为上面要求弘扬正能量的文化,有知识,有文化,才是“正道”。

不是说挣钱就不是正道,是因为挣钱这个事儿大家都喜欢,不用宣扬,但是学知识学文化是要督促的,学习苦啊。

所以知识问答领域,是商人们都不想放弃的,提高自己B格的重要部分。

但是,商人和文人永远有壁,可以当朋友兄弟,但仿佛永远有生殖隔离。

有一条很明显的分界线在中间,力度掌握不好,就会完蛋。

知乎前几年我觉得做的还行,真有知识的答主能拿点收入补贴自己,反馈给知乎的就是固定的日活和粉丝,以及圈层质量。

悟空问答就是用钱把整个受众激活,可是受众都是为钱来的,知识又骗不了人,所以一旦失去金钱的支撑,就难以维系。

关于悟空问答的质量,先不说邀请入驻的大V们,有一批人是会专门为了这个“奖励”去搜网络上的其他答案,然后变身缝合怪贴进悟空问答。

说白了,就是一群薅悟空问答羊毛的人来了,悟空还想着把这些人留下。

薅羊毛嘛,大家都懂,彼此都是工具人,谁先认真谁后悔。

仔细想想挺有意思的,这不是商人的失败,是文化圈层自我调节的结果,这个调节的方法是“我喜欢”。

俗话说“千金难买我乐意”,资本触及到文化圈层里最内核的东西的时候会发现,我给钱的话,虚假繁荣哪哪都有;一旦我不给钱,幻象立刻消失。

除了挣钱之外,每个人都想要有一块只为了快乐的自留地。

互联网社群的high和low

社群性质的平台,发展方向总是诡谲莫测的,这个结果只能从历史的角度从后往前分析。

天涯,猫扑的时代已经太久远了,久远到我打出“猫扑”这两个字的时候,我在思考需不需要给自己买个棺材,和猫扑一起埋了。

天涯,讲个真实的冷笑话。

“我爸拿我的真名去注册天涯论坛,20年以后,当年轻人纷纷在百度搜索自己的名字,看搜索结果的时候。

90%都是天涯的发帖纪录:股民,股票,美女,艳照门——

朋友用猥琐至极的眼光嘲笑我,我用十分复杂的心情腹诽我爸。”

天涯的落寞是因为新一代人开始用贴吧,追星、二次元、都是在贴吧起飞的。

而天涯就如同现在游戏板块的NGA的地位,你以为他活在江湖传说,其实他现在还活着只是nbcs(nobody cares)。

贴吧的衰落是因为视频和智能手机的兴起,视频的刺激绝对比图文来的强烈,而智能手机带来的碎片时间,让微博更贴合社会发展。

微博的衰落始于自媒体和短视频,大家奔去了抖音和B站,这时资本入侵,资本强奸大众的眼睛,热爱简体中文的用户分流到知乎,豆瓣,网易。

你要说谁high,谁low?

不好说,每个app都有各自的高光时刻,天涯的八卦,贴吧的二次元,微博的明星入驻和第一时间的新闻热搜。

知乎的知识用户,豆瓣的八卦论坛,网易的文学创作——

但是你细品,这些app的核心用户群,都是基于“为爱发电”、“有趣”走到一起的,没有一个是因为钱。

没有谁把谁当工具人的操作,所以大家才能留下来。

社区的集合本质就是不同的人因为同一个兴趣才集合,这个兴趣的最弱关联体,才是金钱。

不同的人就会有吵架,撕逼,闹事儿,这也是社群活跃的标志;如果社群的发言趋同,就会让网络社区迅速冷掉,冷掉的网络社群变成了没有吵架的地方:

天涯:谁有艳照门的照片?

贴吧:(邮箱),好人一生平安。

知乎:谢邀,常春藤毕业刚下飞机。

网易:求个链接,在哪儿看车?

在网络空间里想发展,两个办法,第一拿钱砸,第二跪下管用户叫爹,给用户最好的用户体验。

悟空问答凉,就是不想拿钱砸,也不想管用户叫爹。

想一想,还有种翻身做主人的快感。

想挣我的流量和日活,做好用户体验,让我舒服了再说。

啊?我也是搞互联网的?

观众老爷们,点个赞或点根烟再走啊!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