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负债的背后是资本,还是你认识层次太低……
人活着就是为了欲望?
成长的代价分为两种:一种是付出代价后的“涅槃重生”,另一种是“万劫不复”。
茨威格的预言
菲茨杰拉在《了不起的盖茨比》说:所有的光鲜亮丽,都敌不过时间,并且一去不复返。而茨威格在《断头皇后》中说得更直白些:她那时候太年轻,还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暗中早已标好价格。
意思是:不要觉得自己可以轻易取得什么,生活中的一切都是需要你付出努力和代价的,就算你能轻易取得什么生活中的馈赠,最终也要付出代价。可以理解为警戒别人不要贪婪,不要妄图不劳而获的意思,也有规劝人们不要恣意挥霍,觉得天上会掉馅饼,还是要踏踏实实付出,认认真真生活,否则,都是要为此付出代价的。
面对当下一种叫消费贷的东西,如果茨威格活在今天,他会说:她那时候太年轻,还不知道所有消费贷馈赠的礼物,暗中早已标好价格,会把她送上断头台。
今天我们年轻人所经历的消费主义,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同时也代表了一种精神文化走到苟延残喘的边缘地带。
当财富的多少成了评判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人们对金钱的渴望就会丧失头脑的冷静和理性,盲目崇拜金钱,追逐物欲,为此不择手段,甘于冒险,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和正义。
当享乐主义大行其道的时候,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勤俭持家”,就会被消费主义所取代,成为他人口中的笑话。
当急于求成,释放个性的年轻人找不到“猪站在风口上也能飞”的财富机遇时,透支消费就变相成了他们发泄的窗口,触及“有钱人生活方式”的一根救命稻草。
消费贷路上的年轻人
一个年轻的男孩,自己上班缩衣节食,却为了给自己喜欢的主播打赏,欠了近百万的消费贷;
一个年轻的男孩,还未参加工作,在校期间为了谈恋爱贷款十万,结果落进套路贷,变成40万;
一个年轻的妈妈,消费贷2万给2岁的孩子上早教,八千办健身卡……身后还背负几十万的贷款没有还清,每月靠套现支撑着光鲜的生活,压力之下身体健康状况频频告急;
消费只在指尖一瞬间,短暂的快感后,埋下的是巨大的亏空和人生的凋落。
早在十年前,一个刚毕业没多久的年轻女孩,为了挣“大钱”的理想贷款5万做安利,钱还不上,最后精神失常了。
结局更惨的结局,就不说了!
置身一个到处都弥漫着消费主义鼓噪气息的时代,还会有多少人能保持冷静而理智的头脑,去思考什么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没钱不找爹妈,找比亲爹亲妈还亲的花呗、借呗,找京东白条”,“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正在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的消费观。
2019年一则数据显示:因为消费,人们竟欠下各大金融机构超过13万亿的贷款!
最近关于各大互联网平台放贷泛滥,年轻人深陷消费贷套路负债累累的诸多问题,成了社会和媒体的焦点。消费贷不再是年轻人狂欢的盛宴,而是凶猛的洪水猛兽,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泄洪、敲山震虎”的地步。
金钱自律是一门人生必修课
看了不少报道后,人生突然有点尴尬,我问了自己本年度最有哲学深度的一个问题:问世间花呗、借呗、京东白条到底为何物,究竟是个什么?
对于一个坚持金钱自律底线的人来说,除了偶尔在手机中遇到这类广告时扫一眼,至今关于它们的标志和App界面到底长什么样,一点印象都没有。因为它们已经超出了我的价值诉求——我只关心对我有价值的东西。
记得十年前,为了买飞机票能省50元,我办了一张信用卡,后来嫌麻烦,就一直没用过。2前年还清房贷时,想起了有这么个东西,查了一下,发现里面居然还有100多元的余额,莫名的小兴奋,感觉就像天空飘过一张纸,直接呼在脸上,拿开一看,是一张百元大钞,天下掉馅饼了!开心过后,这张信用卡直接被我残忍地取消,从此我告别了自己人生中唯一一张信用卡的使用历史。
“有多少钱 ,办多少事;有多大能耐,办多大的事。”这是我人生一直信奉原则,金钱自律的底线,自参加工作起,20多年来始终如一。而这种金钱自律的形成意识主要来自这2大核心因素。
一是家庭环境的塑造,二是自身的亲历和耳濡目染的影响。
打小父亲就告诉我:挣10块花10块,再贪图享乐借钱花,最后会让自己欠一屁股债,不得安生;挣10块钱花7块,留3块,防紧应急,谁也不能保证有个意外什么的;但也不能挣10块钱花3块,留7块,日子不是这么过的,没有必要把自己过得那么苦。
读书高中时,“民间标会”盛行,最后因为会头挪用大伙的钱,过度消费、投资,或是少数会脚的过度消费、投资,形成了资金的大面积坏账、死账,很多会头跑路,会脚赖债,大部分会脚则血本无归,不少家庭搞得破产,妻离子散,有些会头跑路至今,是生是死杳无音信。我母亲也参与了“民间标会”,辛苦积攒的几万块钱换回来一些“物非所值”抵债的家具。
在这2大核心因素潜移默化下,形成了我人生金钱自律的底线。参加工作后至今,一直保持着金钱“守分安命”的自律原则,让自己能够轻松驾驭物欲的贪婪,而不是成为物欲操纵的木偶。
金钱给不了的自由,灵魂都可以!
相比成为一个亿万富豪,成为一个能控制好自己财务状况的人,我认为这事真的容易多了。
一场危机下的照妖镜
2019年,有一种内容叫“自律风口”,网络掀起了一股自律浪潮,其中不乏歌颂明星的运动自律,伟大的灵魂,却鲜有人看到他们在奢华生活方面的自律。
什么才是真正的自律?
我在年末推出的自律专栏中我把《人生自律的四件大事:灵魂极简、金钱自控、工作精进、健康维护》作为开篇文章,“灵魂极简”放在第一排序,“金钱自控”次之,它是工作精进和健康维护更为重要的等级。
文章的话音未落多久,万万没想到,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突然出现,把那些平时习惯借贷消费,超前享乐的年轻人打了个措手不及,一下子掉进了失业、还贷的困局里。在那段特殊的时间里,估计满世界的接听电话中骤然多了一种步调格外一致、低声急促的呐喊——兄弟/姐妹,借钱应个急呗!
拿着工薪的阶层工资,却过着中产阶级的小资情调!
有一种病,叫“精致穷”!
赚得不多,却偏偏要靠透支消费,撑起精致生活。月薪3000,过着月薪8000的生活;月薪8000,过着月薪2万的生活。一个大浪打过来,轻则人仰马翻,满地找牙,重则石沉大海,尸骨无存。
怎么能轻易忘掉疼痛
人在一些痛苦的回忆上,就像鱼的“7秒记忆”,记性特别差,选择性地遗忘。记吃不记打,好了伤疤忘了疼。
今年“双十一”狂欢期间,又是铺天盖地的广告,每一个字都在试图召唤人性最大的本能欲望,每一条精准推送的广告都是算法对性欲望的再次引诱——客官,别走啊,来嘛,进来看看嘛!
狂欢过后,不知道又有多少人留下了一张张透支消费的账单 。
然而,还有多少人记得年初那段“无薪睡眠、无薪躺尸”的日子?又有多少人没有背叛自己年初痛彻心扉,恨不得断指立下的誓言——记得存钱,再也不过透支消费的生活了。
一场疫情过后,对于习惯消费贷的年轻人来说,本该意识到:当下存钱,才是人生的顶级自律。
但骨子里写进的低级趣味,这点痛又算得了什么,远没有达到他们所无法承受的临界点。
就像林语堂先生说的: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而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说: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收割你的不是资本,而是认知层次
企业家的本质是资本,资本是逐利的,追求财富最大化,慈善家只是副业、公众形象,“左手公益收买人心,右手挖空心思挣钱”这才是他们多数人最真实的面目。
不要怪资本太贪婪、要怪就怪你自己太疯癫、看不穿。背离初心的消费贷早已经不是资本对穷人的“雪中送炭”,更像是对穷人最后一个铜板的“穷追猛打”,加上负债累累。
资本和商家都很忙,挖空心思对大众的心理欲望进行“掘地三尺”——你想买的,本就逃不掉;没想买的,让你觉得这原来就是应该买的;可买可不买的,让你觉得不买自己吃了大亏,很多人内心纠结熬过30秒就投降了。
总之,各种利诱的套路一环扣一环,背后全是人为阴阳谋论的算计和人工智能的算法。精英是这个社会的导演,大众只是群演,只有少数幸运的人会成为明星主角。
商业社会,谁都是你,但唯独你不是你自己,只要活着,你就会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情况下,被他人的言论和社会的潮流所影响、左右,甚至是任其操控摆布。
你以为的“活出自我、活出个性”,只是生活在一种假象里,其实都是被这个世界比你智商高百倍,认知能力处在顶层的人“设计”出来的,永远做不了真实的自己,最大的个性就是注定成为被反复收割的韭菜。
之前看到一句:世界正在偷偷收割“认知层次”低的人。想来细思极恐,认知层次高的人永远都是极少数,韭菜占多数,永远都有割不完的韭菜,这是韭菜的宿命。
时代的进步,每一次变革,总有一批人会成为时代的牺牲品;每一次财富分化,总是以更多普通人的贫穷作为代价——让富有的更富有,让贫穷的更贫穷。
年轻人透支消费的问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从早些年的信用卡透支、套现,到P2P的乱象丛生,再到如今知名互联网企业的消费贷泛滥,即使有顶层的强势干预整顿,但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的浪潮不会就此停止,年轻人的不堪苟且和万丈深渊,依然会继续上演。只是多与少,惨与更惨的分别。
年轻人还是得从自身找问题,提高认知层次,进行自我救赎,才能彻底脱离苦海,成功上岸。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精神比物质更重要
浪潮下的年轻人,普遍面临了一场空前焦虑不安的心理危机:
财富的喧嚣,让很少人能沉下心来学习;
消费的盛行,让很少人不去和周围的同事、邻居、朋友和亲戚作比较;
攀比的心态,让很少人能不鼓噪,踏实工作,安稳睡觉。
树欲静而风不止!
心里的闹腾,静已经成了年轻人生活最大的奢侈品。
或许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谈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你可以说它很虚无很空洞,接不了人间烟火的地气。但如今在这个浮华躁动、物欲横流,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谈三观很有必要。
你眼中定义的世界是什么
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有什么,你的价值能兑换什么
面对贫穷时的补偿心理,急功近利的心态,经不住的诱惑……人只有想清楚这三个问题,才能理智战胜感性,才能有勇气站在消费主义时代浪潮的对立面,自成一股清流——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面向太阳,不问春暖花开,只求积极面对。
人生意义在于修炼灵魂,精神比物质更重要。
月薪5千,买2万多元的包,过上你想要的生活,不是让你透支消费,而是告诫你: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月薪5千,给主播打赏几万、几十万,做不一样烟火,不是让你透支消费,而是告诫你:我就是我,认同最好的自己。
月薪1万,背负房贷压力,看着身边同事买车你也买车,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不是让你透支消费,而是告诫你:你值得过上更的生活是自己定义的,不要活在他人的眼光和评价里。
千万别丢了上半句,遵循因果逻辑,人生下一步的美好才会自然呈现。
时代在进步,在这里并不提倡年轻人“断离舍”,物质这么丰盛,世界这么美好,为什么不去享受呢?为什么要重复老一代那种缩衣节食,从牙缝里省钱的生活方式?但也不提倡年轻人盲目消费,把自己变成“精致穷”,成为透支人生的囚徒。
生活不将就,但也不攀比!
后半生的精彩,远胜前半生的浮华。
认清你自己,凡事勿用度。“量力而行”,才是人生最好的生活方式。控制好你自己欲望,等到你配得上它时,再去拥有它。莫言说:“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时不时用这句勉励自己,激励自己。
即使你成为不了你想成为的人,但至少你可以让自己过得不错,活出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最后说一句
别在遇见未来更好的自己之前,就已经输在“消费贷”上。
别让为你操作半生的父母,还要拿出”积蓄或变卖房产”来为你的欲望填补亏空。
消费买不来永恒的高潮,也买不来诗和远方;透支用力过猛,等待你偿还的是过把瘾后不堪的苟且和万丈深渊。
踏实工作,努力学习,才是你配得上更好生活的一双翅膀。
朋友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