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打片黄金时代已逝,老外以为功夫=超能力?…… – 交易者社区

武打片黄金时代已逝,老外以为功夫=超能力?……

经历了雷雷和马老师的洗礼,2021年的中国人看待功夫已经越来越理性。功夫,不过是一种传统武术而已。

然而,不少外国人并不这么看——

前几天在YouTube上冲浪时,无意间输入的kung fu,让我打开了一扇功夫世界的新大门。

从前,我以为练功也要讲究基本法。

没想到在老外眼里,功夫却是只要少时肯反向抱树,长大就能变成monkey,在台上单挑三倍体型的猩猩。

我愣住了。万万没想到,在外国人眼里,中国的武林江湖,别名居然叫动物世界。

在YouTube上,很多介绍功夫的短片,片头都是正儿八经的动物纪录片高清片段,让你一开始就为这支影片到底要讲啥感到迷惑:

结果继续看下去,就会看到一个面相憨厚的老外,对着你的屏幕疯狂输出空气波。

尽管他气势如虹,自信的样子和李小龙如出一辙,但不太利落的上肢还是露出了他“lion’s paw”的破绽 也有看起来比较灵活的哥们,声称自己是螳螂拳,一招一式都流淌着大自然的奥秘DNA。但看他们四肢通电的样子,很可能连我爷爷养的黄雀都打不过。

要非说哪里神似,可能只有他们随手一帧的表情包,最神似螳螂:

一些更离谱的中二功夫迷,更是直接超脱三界外:动物世界算什么,直接下油锅才是他们眼里的真功夫——

实际上,画面里沸腾的并不是高温油,而是沸点并不怎么高的醋。所谓“高僧”不过是个骗子。

但真相对老外并不那么重要。在他们眼里,功夫只要满足两点就够了:1.看起来酷 2.看起来非常酷。

甭管是不是真能打,只要真能被打,那就是看起来酷:

甭管是不是“人道且安全”,只要小孩看起来够扭曲又不可思议,那就是非常酷:

正是因为“酷”,所以许多老外才会远赴重洋,来到中国,参加一些“少林功夫旅游团”。

说好听点,这叫“短期修行”,但实际上,不过是一天1K的“传统文化体验营”。

训练内容除了提水桶,就是让大家拉拉二胡,包包饺子,满足功夫中二梦的同时,和中国传统文化来个背对背拥抱:

可能你会疑惑,为什么这么多外国友人,都会对中国功夫产生如此奇怪的刻板印象?

一切,都还要从1970年代的香港功夫电影说起。

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功夫一度是世界流行文化的焦点。准确地说,焦点的不是功夫本身,而是中国功夫电影。

1975年的功夫漫画

彼时的好莱坞动作片流行假打,动作简单夸张,击打感主要靠配音,又假又没劲。趁此机会,日泰中韩四小龙的动作片对好莱坞发起了“进攻”,但最终成功突围的,唯有来自香港、以邵氏为代表的老派功夫片。

1971年, 由台湾导演胡金铨拍摄的《侠女》夺得了当年的戛纳大奖,标志着武侠片正式迈进世界电影史。

该片导演胡金铨也是徐克的偶像

邵氏公司的《天下第一拳》紧随其后,在1973年正式打入欧美市场,成为第一部在海外商业放映的功夫片,轰动一时。

许多国外导演都被邵氏电影所影响,尤其是以“暴力美学”著称的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他在《杀死比尔》系列中,多次致敬邵氏功夫片。

《杀死比尔 2》主角练功的镜头,复刻了当年的邵氏片

邵氏《少林三十六房》主演刘家辉,被昆汀请来饰演《杀死比尔 2》中的白眉道长,这个角色和化妆同样邵氏感十足。

这之后,有三位中国人被永久供奉进功夫片的殿堂。他们分别是李小龙、成龙和李连杰,如果没有他们,香港电影不会在80年代风靡全球,成为后人所称的“东方好莱坞”。

这其中,尤以李小龙具有开创性。李小龙的第一部功夫电影《唐山大兄》(The Big Boss),在1971年创下了香港有史以来最高的票房纪录,并由此出圈海外,让“布鲁斯李”名震全球。

以今日的眼光来看,该片剧情堪称“简单粗暴”,但当年李小龙那一套看似拳拳到肉的武打,足以让看了多年好莱坞假打的欧美观众震惊无比。

此片一出海外,美国的大街小巷都掀起了一股Bruce Lee的热潮,从杂志到画报,白人到黑人,所有人都在讨论这位是不是拥有超能力的亚洲神人。

谁也没有想到,邵氏片和李小龙动作片中的动物元素,尤其是与动物相关的招式和动作,意外地引起了外国中二青年的兴趣。

邵氏片中较为有名的一部《五毒》,英文发行时直接用上蛤蟆、蛇、鞋子、蜈蚣、壁虎的剪影

成龙的成品作,1978年的《蛇形刁手》,也是此类动物招式

在李小龙第四部作品《龙争虎斗》中,反派“韩先生”,他的假肢也是采用虎爪的设计

1982年,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上映,在海外再次创造了巨大影响力。

此前的功夫片,时间地点人物大多虚构,现实中无处追随,而《少林寺》则提供了一个真实存在的实体武学圣地。

无数老外被“天下武功出少林”这个大IP深深震撼,巴不得看完电影就买张机票上河南。

在《少林寺》中有这么一个桥段,是武僧们一边在土里抓蛤蟆,一边学蛤蟆功,窥探大自然的奥秘,将其活学活用。无数的老外通过这部电影,相信此神功的存在真实不虚。

正在学蛤蟆功的少林弟子

另一部同样有关少林的武打电影《少林武当》,更是直接促成了美国国民说唱组合“Wu-Tang Clan”——武当派的诞生。

武当派的成员RZA,还自导自演过一部电影抒发自己的功夫情怀。

2012年上映的《铁拳》,可以说是一场邵氏遗产的现代狂欢:作为一位武侠港片“骨灰级”粉丝,RZA对其中的设定、打戏以及服化道的还原,可以说是对邵氏片的最高致敬了。

《铁拳》剧照。该片由RZA、刘玉玲、罗素·克洛、吴彦祖等出演

其实,当年那些功夫电影中诸如“蛤蟆功”、“蛇拳”、“铁砂掌”、“铁头功”等,或多或少,都是导演的艺术加工。

但由于那个年代技术所限,功夫片力求看起来真实,追求“硬桥硬马”的风格,再加上西方人对遥远东方的脑补想象,才导致不少老外笃定的相信,这些武术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就在神秘的中国。

直到2000年代,香港动作片武指依然是好莱坞的标杆。在那之后,随着港片的衰落和特效、动作捕捉技术的成熟,才让香港动作片淡出西方人的视野。

邵氏的“硬桥硬马”,李小龙的“拳拳到肉”被逐步替代,武打演员不再需要练武的功底,依靠短期集训和特效,就能成为打星了。

但这三十年间,香港电影的强势输出,毕竟是用“功夫”填补了一代老外对中国这片广袤疆土的认知空白,影响至今不绝。

可以说,香港电影塑造了洋人痴迷中国功夫的幻象。

其实,他们只是为当年的中国功夫电影而着迷。

从电影到音乐,由于功夫作为流行文化在海外掀起的热度,中国已经和“功夫”二字牢牢挂钩。

那么最重要的问题来了,老外怎么看待中国功夫到底能不能打呢?

其实,老外也很好奇:为什么UFC(终极格斗冠军赛)里没有搞中国功夫的?

UFC是目前知名度最高的世界级职业综合格斗赛事。按照洋人的简单想法,想要知道你到底多能打,那就比赛见分晓。

在问答网站上,有人认为那些真正练功夫的不会去参加这些公共赛事,也有人认为少林已死,功夫早已覆灭。这些解释都太玄乎了,无法让人慢意。

其实在UFC中,确实有不少练过功夫的洋人,在八角笼里大杀四方,比如拿过UFC冠军的Dan Hardy,自称年轻时接受过少林僧侣的培训。

现在当评论员的Dan Hardy

还有另一位最贴近功夫风格的UFC冠军Cung Lee,一位越南裔美国人。他使用的也是混合武术,一种非常类似散打的泰拳。

Cung Lee

但无论他们年少时是否接受过正统功夫的熏陶,有一件事是确定的,那就是他们实战中的招式,一定不可能只局限于“功夫”,而是混合型格斗。

例如有“功夫战士”之称的Roy Nelson,别看他胖,在年少时可是受过少林功夫训练,早期在柔术比赛中崭露头角。

但他在比赛中实战用的,也不过是融合了武术的现代综合格斗的技巧。

因此,这常常让他们的真实搏击看起来很不中国功夫,观众也并不会觉得这是所谓的“功夫”。

功夫,已经和许多泰拳、柔术一样,渐渐融合进现代综合的格斗技巧中,除非是表演赛,否则你几乎不可能看到像《叶问》中的招数。

对于那些热爱功夫传奇的老外来说,好在还有电影。他们大概同《星球大战》的粉丝更像,认为如今的少林、武当,已经成为遗落的东方仙境。

不少人出于好奇的目的,跑到中国来见证这一曾经的神话。他们想亲自来到这片神秘的东方疆土,去寻找功夫的源头。

因此,国内外诞生了不少教学机构和武术旅游团,许多都打着少林功夫、武当拳法、太极拳等卖点,吸引着无数对功夫文化一片热忱的外国人。

马老师也是浪潮中的一分子

而这些学费不菲的机构与课堂,本质上都是功夫电影成为商业化IP后,不断孵化的附属产业,商业性远大过实际内容。

这也是海外中国功夫在今天的发展困境。残酷点讲,它们不过是营销噱头而已。

随着港片、尤其是武侠片的衰落,功夫神话正在时代进程中褪色。

在昆汀的电影中,你能观察到这一态度的转变。在他2019年的新片《好莱坞往事》中,李小龙面对拳王口出狂言,最后被布拉德皮特狠揍。

也许一部电影并无法代表欧美人对于功夫的主流看法,但的确,上世纪曾经辉煌过的功夫神话已经江河日下,无论中外皆然。

不过,作为一个老功夫电影的影迷,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老外,功夫在他们心中的崇高地位,早已深深的烙印在他们的少年记忆里。

朋友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