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一个懂我的人…… – 交易者社区

想要一个懂我的人……

万万没想到,前几天,去客户公司开会,竟然偶遇前任,下班还一起吃了饭。

前任见面,要么继续撕扯,要么互相忏悔。

我们属于后者。分手五年,都更成熟了,也都有了新的开始,是非恩怨早已过去。

他向我道歉,当初太大男子主义,不够体贴。

我也感到很过意不去,以前心里老有“他不理解我”,“不够懂我”的失落感。

我其实明白,错不全在他,是我过度期待了。

这个想法,其实并不是重遇后才突然有的。

当初分手就反省了很久,那时总期待对方24小时都陪在身边,做什么事都优先考虑我;总希望两人能时刻神同步,我一个眼神,对方就意领神会……

爱情,对年少的我来说,就是100%的相互理解。

可是,讲真,就算不考虑工作繁忙的因素,男生毕竟不是女生,怎么可能分分钟保持女生一样的细腻敏感,时刻共情?

以前有一本书叫《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作者约翰·格雷在用了整整7年时间,咨询调查了25000人之后得出结论:男女差异很大,永远无法完全互相理解。

如果是泛泛之交倒也无所谓,但要是在一起,恋爱、结婚、生娃,关系越紧密,差异越突出,摩擦也会越多。

所以,约翰·格雷建议,当对方的表现无法满足我们的期待时,不要不留情面指责对方,宽容,尊重彼此的不同。

我们对世界对生活的看法,取决于我们的性别、家庭、教育、成长环境、职业、信仰各个方面。

过度期待他人和自己一致,既不现实,还多少有点“绑架式理解”的嫌疑。

而且,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

如果我们过分关注相恋相处中的琐事,久而久之,势必就没时间寻求更重要、更深层次的相互理解。

在学习领域有 “低效学习”和“高效学习”的理念,大概是说,用对时间、用好方法、有目的、有重点的学习才是高效的。

我觉得“理解”也很类似。

低效理解,就是过度纠结于日常琐事,要求对方全方位照顾自己的生活需求。

而高效理解,是两个独立个体的心灵接触、融合,像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让我们的内心平静而丰盈。

并非全盘否定双方生活细节的合拍,而是觉得,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真正能让彼此成长,让感情升华的,“高效理解”上面。

“高效理解”不是什么精英技能,当我们放下不切实际的期待,放下所谓的完美主义,愿意倾听,愿意接纳别人,它就会发生。

它是相互的,是流动的。

它不一定很频繁,但一定很美妙。

它有点像米哈里·契克森米哈提出的“心流”。不同的是,心流是一个人将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而高效理解,是两个人,专注于彼此,是深深的、幽微的心灵共振。

高效理解,不一定只存在于情侣、家人之间,还可能是同事,甚至陌生人。

想起法国电影《与玛格丽特的午后》。

影片中,男主基曼很不幸,50来岁,体型肥胖,从小被母亲嫌弃,被老师讽刺、同学嘲笑。他有阅读障碍,没什么朋友,邋遢、自卑,自觉一无所长,活得没有价值。

直到有一天,在公园长椅上,基曼遇见了90多岁的玛格丽特,一位优雅的退休农艺学家。

玛格丽特主动搭话,为他朗读名著,像一位真正的朋友一样,倾听他的遭遇,体察他内心的不安、脆弱。

她不评点他的是非,不说教,不因他“没文化”“无知”而轻视,而是表示,“听你这么说,我也感到很难过。”

外表粗鲁、内心细腻的基曼开始改变,他主动读书了,变得温柔,甚至原谅了自己的母亲,与原生家庭和解,越来越多地表达爱,给年迈的玛格丽特送花、制作拐棍……

因为遇见玛格丽特,基曼才不至于在怨恨和自暴自弃中虚度时光;因为遇见基曼,玛格丽特才不至于老无所养,在偏僻、条件恶劣的慈善医院了此残生。

她,安放了他的灵魂。

他,照顾了她的肉身。

两个本不相关的生命,相互体恤、点亮。

基曼和玛格丽特都选择相信与他人相遇的力量,他们对彼此没有期待,只是分享,只是理解。

他们萍水相逢,各自带着一颗敏感好奇的心,表达,倾听,互相温暖。

“在爱与柔情之间,有一个罕见的发现,她没有别的称呼,以花为名,依书而存。形容词像及地的长发般柔软美丽,动词如杂草一样坚韧,傲然,有些停下来,静悄悄地走进我的心里。”

这种情感,超越了友谊,超越了爱情,是真正的“理解”,真正的“懂”。

祝愿我们,也终有一天,终会有人,“静悄悄走进你的心里”。

爱是理解的别名。
——泰戈尔

朋友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