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敢说了,网飞这神纪录片看得我一身冷汗…… – 交易者社区

太敢说了,网飞这神纪录片看得我一身冷汗……

点赞、评论、分享,已经成为当代成年人维系社会连接感不可或缺的仪式。

睡前抱着手机看抖音,睡醒不瞄一眼微博、朋友⭕️️绝不会起床穿衣服;公交、地铁上,停不下来;拍照、付款,必不可少……

手机,是我们最亲密的伴侣,没有之一。

因为手机、网络的种种好处,我们也越来越忽略了,手机上瘾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问题?网络工具会如何损害我们?

最近,Netflix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对此做出回应。

首先,手机上瘾不能全怪我们这些用户。

因为,根据片中Facebook,Google,Ins曾经的研发人员说法,在屏幕对面,有成千上万的聪明人,一直在想尽办法击溃我们的自制力。

比如谷歌邮箱团队,他们曾每天讨论页面的样子和颜色,目的就是为了让用户上瘾。

还有,强大的算法,比我们还了解自己:在哪张图上会停留多久,夜里一个人的时候会做什么,对前任如何念念不忘,最脆弱的点在哪里……

然后,在最恰当的时机,准会通过某个广告窗口推给我们刚好想买的东西。

科技公司为了盈利,无所不用其极地操纵用户注意力。

所谓的用户,在商业逻辑里,就是互联网公司卖给广告商的“产品”。

而我们对此恍然未觉,沉浸在社交网络带来的多元自由、个人价值最大化的狂欢里。

更讽刺的,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我们能看到这部纪录片,多半也是因为它被大数据和算法推到我们面前。

我们以为自己主动接触了广阔世界,实际上,只是被算法支配的扯线木偶,情绪和行为很大程度上都被设计、被利用。

这种操纵,最大的负面影响,是加重了我们的焦虑和嫉妒。

我们越来越在意自己在照片里的美颜效果,为了确认点赞和评论数,一次又一次拿起手机……

或者因为别人展示光鲜亮丽的生活而羡慕妒忌恨,在社交媒体上演一场场晒照片比赛。

我们从小被教育的“不要和别人比较”,在这个社交媒体横行的时代,真的太难实现了。

更严重的,是加重人与人之间的敌意和两极分化。

系统总是推送给你愿意看到的信息,结果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越来越不能忍受不同意见。

于是在网上发言随便一句就能引战,上演各种逻辑混乱的争吵和各说各话。

人人都谈论政治正确,而常常,所谓的政治正确其实不过是“我觉得正确”。

互联网早期那种“我看见你”(I see you)天涯觅知音两眼泪汪汪的感觉,快要成为上古时期的人类文明了。

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对抗这种操控?

纪录片的末尾,几位硅谷新贵分享了自己的方法:

1. 关闭所有app的通知

2. 放弃google,改用qwant等不泄露cookies保护隐私的搜索引擎

3. 不看视频网站推荐的视频,要自己主动选择

4. 在分享信息之前,先全面检查信息真伪,警惕刺激情绪的内容

5. 关注一些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获取不一样的声音

6. 设立家规:电子产品不进卧室,16岁之前禁用社交媒体,提前商定小孩玩手机的时长

7. 回归线下,触摸真实的世界,和朋友面对面聊天

对我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第7条。

自从几年前开始做公众号之后,我几乎随时在线,和现实生活、家人朋友越来越“远”。

这种远,倒不一定是空间距离的远,更多时候,是人在,心不在。

真正意识到应该做出改变其实还不是因为这个纪录片,而是国庆期间和家人去看音乐节。

台上激情演出的乐队,台下拥挤的人群,都让我感到久违的现实感。

我驮着女儿四处乱跑,放声吼叫,耳朵塞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周围每个人的气息似乎从四面八方传递而来。

如此动人,充满温度。这是网络绝对无法带给我的。

现实世界才能给予我们真正的生活。

而控制上网的时间,不仅能增强和家人朋友的互动,让他们真正感到被关心被爱,更能让我们自己觉得,我们和天空的飞鸟,和地上的绿草一样,都是这美丽世界的一份子。

我们不是一段数据。

我们是真实的,不可复制的,一个活生生的,人。

经典语录

世上纵无事,手机来扰之。
——《手机》

朋友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

You may also like...